欢迎访问心灵驿站,专业知识网站!
当前位置: 心灵驿站> 酒泉> 瓜州>>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5-10-09 09:45   文章来源:未知   阅读量:265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情况严重,生态环境状况堪忧,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一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关键问题,积极主动有效地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和措施,也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义务。

一、资源环境审计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内涵是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关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三个审计组织接受被审计单位委托或授权,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被审计单位的资源环境活动进行审计,关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环境控制系统是否有效,资源环境保护资金的使用是否恰当,以及对有关资源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是否合规、合法,出具资源环境审计报告,对有关的资源环境活动进行监督和鉴证。

资源环境审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一)多学科交叉和融合。资源环境审计学是由多门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内容既包含了传统审计、会计、财务的技术和方法,又涵盖了资源环境工程学、统计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学科的知识。

(二)审计对象特殊性。资源环境审计关注的不仅仅是环保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更重要的是要对环保设备、设施、工程产生的效益进行审计。尤其是在进行绩效审计时,需要结合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综合考虑,比如政府部门、企业、周边居民,在判断获取的信息时要去伪求真,防止受到不正确信息的干扰。

(三)从全国范围来看,地域跨度大。资源环境问题往往超过了一个城市的范畴。我国国土面积辽阔,资源环境问题更是会影响到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利益和关系。必须要加大对资源环境的治理力度,而资源环境审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 资源环境审计的内容

(一)环保资金财务审计。资源环境保护资金主要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支出的,用于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和治理资源环境污染,防止资源环境恶化的资金。我国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广、内容多、难度大,需要充足的环保资金投入。环保资金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避免出现贪污浪费、截留挪用现象,关系着我国环保事业的成败。

(二)环保政策合规性审计。资源环境合规性审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相关政府权力部门制定的资源环境政策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科学、合理,并且对其执行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二是对相关单位制定的资源环境制度和措施进行审查,评价其是否符合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三)资源环境绩效审计。资源环境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环保资金使用产生的效果以及资源环境工程产生的经济效益、资源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审计。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关注的是环保工作产生的效益,而这种效益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可以是资源环境效益、政治效益。

(四)政府及部门履职尽责情况审计。一是土地、矿产、森林、水等重要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治理情况,重点关注乱采(挖)滥伐、无序开发及侵占、围垦河湖等导致资源损失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以及非法出让、转让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二是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情况,重点关注城乡居民饮用水源不达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管理运营不善、重点流域断面水质不达标、城乡土壤严重污染、规划环评不到位、工业企业"三废"(废气、废水、固废)违法排污等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环境污染问题。三是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情况,重点关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扩展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破坏生态环境等较为严重的问题。

三、 我国现阶段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环境审计主体单一。现阶段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执行主体仍以政府审计部门为主,社会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参与程度非常低。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源环境审计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加之被审计单位接受资源环境审计的意愿比较弱,资源环境审计市场规模有限,民间审计机构所能承接的业务量很少,这也导致了民间审计机构缺乏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动力。#p#分页标题#e#

(二)资源环境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现阶段,我国从事资源环境审计的人员大都存在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我国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时间比较短,再加上没有建立起资源环境审计准则,因此资源环境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既无过去的工作经验可循,也没有相关准则的指导,很多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的探索中学习和前进。目前,我国资源环境审计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主要仍以审计、会计、财务为主,对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内容了解比较少,但资源环境审计是一门集审计学、会计学、资源环境学、生态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形成的学科,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往往存在知识储备不足够的情况。

(三)资源环境审计结果执行机制不完善。我国资源环境审计从执行效果上来看,对外界造成的影响效果非常有限,未能引起社会各界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没有形成对被审计单位足够的震慑。我国各级政府在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监督政府环保工作效果最有力的措施便是对相关领导在任期间贯彻落实资源环保政策进行资源环境责任审计,但是目前为止我们在评价领导履责情况时,资源环境方面涉及较少。

四、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的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资源环境审计体系

1.审计主体实现政府机关、民间机构和企业多元化。在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组织体系中,政府审计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民间机构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没有真正发挥它们应有的功能,这和我国的政治体制以及实际国情有重要的关系。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民间机构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拥有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却大大超过政府审计。通过借鉴国外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开展较好国家的经验,我们不难看出,它们在资源环境审计主体的配置上大都做到了三者均衡发展,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分工协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由专项审计向全面审计扩展。现阶段,由于受制于资源环境会计的发展、资源环境审计技术的运用、人才队伍的建设,我国并没有全面推行资源环境审计,目前的资源环境审计也只是在探索阶段。日后,等到资源环境会计得到普遍运用,资源环境信息得到充分的披露,审计技术方法不断提升,就能够实现以资源环境审计鉴证报告为主的全面审计。

3.拓宽审计范围,从财务审计入手兼顾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环保资金审计是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组成部分,但在以往的审计中审计人员仅仅围绕环保资金开展财务审计,造成审计范围太过狭隘,很难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审计机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财务审计入手,加大对环保资金的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关注环保资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改进资源环境审计的技术方法

1.综合运用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技术。资源环境审计是集审计学、会计学、财务学、资源环境学、生态学、地理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融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科学,如果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仅仅依靠传统的审计、财会知识可能无法满足工作需求,还要综合运用资源环境学、生态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2.充分利用专家的工作。由于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跨越的学科种类繁多,仅仅依靠审计人员自身的知识储备可能无法满足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需求,因此聘请具有相关知识、技能的专家对有效地完成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降低资源环境审计风险作用重大。

(三)提高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1.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由于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跨度广,因此对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保证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维持较高的质量和水准,拥有一大批符合工作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2.优化资源环境审计人才结构。把好人员招录关是改变审计组织中审计人员单一会计知识结构的关键步骤。在实际招录工作中,要注重对熟悉资源环境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和录用,使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更加多元化,同时应做好人才梯队工作建设,培养后备人才。#p#分页标题#e#

祝福文案
志愿技巧
网名昵称
祝福的话
心情文案
经典语录
故事人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