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灵驿站,专业知识网站!
当前位置: 心灵驿站> 酒泉>>带领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记肃州区泉湖镇永久村党总支书记王生兵

带领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记肃州区泉湖镇永久村党总支书记王生兵

发布时间:2018-02-28   文章来源:酒泉日报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日看点
  扎根农村 了解农业
  2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肃州区泉湖镇永久村,走进肃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泉湖万亩核心园的一座草莓日光温室,王生兵正向农户询问草莓产量和近期的采摘量。
  “王书记经常在我们园区。找他来园区就对了。”温室主人梅萧的母亲笑着说。从永久村2014年开始大规模发展温室、大棚,这里就成了王生兵的工作主阵地。
  王生兵现任泉湖镇永久村党总支书记。今年38岁的他,1998年毕业之后,在永久村担任过文书、会计、团委书记等。年轻的王生兵充满干劲,出色地完成了每一项工作。
  他的踏实和付出,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013年11月,王生兵被推选为永久村党总支书记。
  毕业便扎根在永久村,村上的发展情况王生兵了然于胸。
  上世纪90年代,泉湖镇永久村立足城郊优势,已经有农户开始种植大田蔬菜。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蔬菜种植已成为永久村的支柱产业。王生兵回忆,当时除了大田蔬菜种植,也有一部分农户搭建拱棚。
  “当时的拱棚,抗自然风险能力特别差,劳作起来也不便,一刮风塑料就刮到树上了,一下雪棚架子就塌了,人趴在里面干活,这一点都不夸张。”王生兵说。
  其实早在1996年,永久村村民就已经开始尝试日光温室、大棚种植,但并没有发展起来。到了1998年,村上相继建了两个50亩的小区,算是小有规模。
  “当时技术不成熟,种植的蔬菜品种也不好,所以效益并不理想,只是比种植传统粮食作物稍好一点。”王生兵说。
发展就要大胆迈出步子
  2014年,是永久村大规模发展日光温室、大棚的起始年,也是王生兵担任永久村党总支书记的第一年。
  当时,干劲满满的王生兵带领其他村干部,在永久村七组建起了一个百亩日光温室小区。
  “永久村离城区3公里,距市区内的大型菜市场也很近。加之肃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泉湖万亩核心园主打观光休闲农业,四坝海子生态治理项目也在永久村,吸引了很多前来采摘观光的游客,这为我们发展提供了机遇。”王生兵说。
  发展就意味着打破既定模式,树立新的思路和方向,当然也要大胆迈出步子。发展之初并非一路顺畅。
  当时,由于以前农户经营蔬菜大棚效益不高,温室、大棚作用发挥不明显,所以很多农户心生畏惧,不敢轻易迈出第一步,土地流转遭遇阻碍,农户积极性不高。
  王生兵一直和村民朝夕相处,他懂他们的顾虑和担忧,也知道土地对农民来说就是“命根子”。但作为一名村干部,他必须从长远考虑。为了永久村今后彻底变样,为了村民持续增收,他只能迎难而上给村民做思想工作。
  说干就干,王生兵和其他村干部开始挨家挨户宣传,就设施农业与大田种植的收益差距进行对比算账。
  “当时每到一户我们就认真记录,给农户讲解传统种植模式的劣势,然后给他们算账。用数据告诉他们,传统大田种植1亩地能收入几千元,种植日光温室1亩地可以收入三四万元,以此动员他们参与。”王生兵说。
  村上还组织有意向的农户到周边设施农业发展好的乡镇去参观。同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流转土地,带头搭建温室。
  “当时,我们发动5名党员参与搭建了13座日光温室。”王生兵说。
  就这样,当年百亩小区建成了,并且实现了“当年建好、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目标。
  “我们10月份建起百亩小区,并迅速试种了一茬,到年关时每个棚收入了1万元左右。”王生兵说。
  2014年,王生兵带领村干部风风火火地建起了百亩日光温室,与此同时,他还主持完成了村级活动阵地修建。
  “这一年,改善了村上基础条件,发展经济迈出了第一步,这两件大事完成,一年的辛劳都不重要了。”对此,王生兵一直很欣慰。
  2017年,在种植稳定和村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永久村又新建了1个百亩日光温室和2个百亩钢架大棚小区,同时完成了4.4公里村级道路硬化。
  “2017年,永久村用于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经济发展等项目资金达600万元,让村子彻底变了样。”王生兵说。
借助农村“三变”促转型
  如今,在永久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很多农户已经慢慢从传统蔬菜种植向观光、采摘、休闲农业转型。同时,劳动力缺乏成了制约进一步发展最大的难题。
  “我们村上种地的40岁以下的年轻人的名字我都能说出来。”王生兵说。
  进一步发展再次面临困境,突破便需重新起步。王生兵提出引进经营主体,包括农业公司、合作社,鼓励农户以土地入户,由村集体参股,大力发展以观光旅游为主的设施农业。
  “2016年,我参加了中组部组织的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在都江堰看到了农业公司将农户土地甚至宅基地全部承包,统一规划经营,农户当股东领分红的经营模式,我便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借鉴。”
  回来后,村上开会研究,并且再次组织干部外出观摩学习,更坚定了这一发展思路。
  “引进经营主体,将土地集体流转,解决没人种地的问题,农户参股后年底可分红,他们也可选择再为经营主体打工,增加收入。但是,很多农户还有所顾虑。”王生兵说。
  影响农业收益的因素很多,农户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但站在推动农村“三变”、促进乡村振兴的角度,王生兵他们提出了一个“保底+分红”的经营模式。该模式就是不论经营主体效益好坏,农户都有每亩地600元的保底收入。这让观望中的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个模式是立足我们的实际提出的,目前主要向2018年新建的百亩日光温室小区内流转土地的农户进行集中宣传,除我们村外其他地方还没提过。”王生兵说。
  从2014年至2016年规模化发展,2017年“农户+合作社”经营,2018年将完全由合作社经营。永久村逐渐走上规模种植、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
  2月4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王生兵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学习。
  “文件给农村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给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给了农民更多信心。”王生兵说。
  没有乡村的发展、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城镇化将会缺乏根基。现代化必须要实现城市和乡村协同发展的双轮驱动,而这正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所在。
  春节前夕,王生兵每天在村里奔走,进大棚,谋发展。
  “2018年,我们规划再建1个百亩日光温室和1个百亩钢架大棚小区,以后主要发展观光采摘旅游农业,借助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拓宽思路,带领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王生兵说。
       □酒泉日报记者 王 荣
         通讯员 魏晓燕
  编者按:2月4日,备受关注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不仅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致力于振兴乡村的村干部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扎根农村,带领农民群众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基层优秀村干部。
  王生兵向农户询问草莓的种植和采摘情况。
祝福文案
志愿技巧
网名昵称
祝福的话
心情文案
经典语录
故事人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