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灵驿站,专业知识网站!
当前位置: 心灵驿站> 资讯> 甘肃>> 广西石山区:从“人进猴退”到“猴进人退”

广西石山区:从“人进猴退”到“猴进人退”

发布时间:2016-08-10   文章来源:未知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新华社南宁8月10日电 题:广西石山区:从“人进猴退”到“猴进人退”

  新华社记者王军伟、赵刚

  夏日正午,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龙湾乡尚三村村旁的一棵古树下凉风习习。但是放暑假的小学生覃荣恒却无心享受这夏日的荫凉,不停地朝古树两侧的玉米地里张望,显得十分警惕。“我是看守玉米地,山上有成群的猴子,每到玉米快成熟了,经常趁中午下山偷吃玉米,有时一群七八十只。”覃荣恒说。

  临近的菁盛乡同样“猴患成灾”。东城村村民韦作任买了收音机放在玉米地里,调到最大音量,给猴子造成有人在的错觉。“这招目前还管用,以前我用过稻草人,开始猴群还害怕,但不久就识破了,我估计收音机早晚也得被识破,猴子聪明得很!”韦作任对此既无奈又好笑。

  田阳县林业局总工程师黄日正说,为了阻止野生猴群偷吃粮食,村民们想了很多办法,猴子们却是“见招拆招”。这些年,猴群族群越来越大,东城村护林员潘向阻说:“我见的最多一次是,一眼望去,整个山头都是,估计有三四百只。”

  根据记者调查,在同属于滇黔桂石漠化片区的广西凤山、天峨、忻城、平果、金城江等多个县区都出现了大量野生猴群,不过即使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也说不清猴群的具体数量。

  虽然被频繁侵扰,但地方政府和村民都对猴群给予了极大的包容,有的县还对农民农作物损失提供补贴。在记者实地采访的几个县中没有听到一例人伤害猴子的事件,地方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也没有收到类似的报告。

  “今天的包容来源于历史的惨痛教训。”都安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梁峰说,这一带曾经植被茂密,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但由于生活贫困,村民不断砍伐树木,陷入了“贫穷—砍伐、放牧—贫穷”的恶性循环。因为不断向大自然过度索取,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不断遭到侵蚀,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猴群已十分罕见。

  2001年起全国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此后还有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补偿等生态保护政策。广西石漠化山区进入了“猴进人退”的时代。

  记者驱车在河池市金城江区曾经严重石漠化的山区走访,只见山上乔木、灌木郁郁葱葱,山脚下村屯被绿荫环抱。金城江区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卢俊福介绍,这些年为了治理石漠化,区里雇佣马帮驮着泥土,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往上运。

  “生态恢复了,山泉水涌出来了,猴群自然会增多。”卢俊福说,除了猕猴,竹鼠、山鸡、野猫等都开始大量出现,有的地方野猪频繁出没。

  相关专家和地方干部认为,广西石漠化山区的生态恢复既得益于我国政府的“绿色”发展理念,也得益于山区农民从我国经济发展中分得了一杯羹,不再需要向大自然破坏性索取。

  “山坡上种玉米每亩收入只有200元左右,而到发达地区务工,一个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没人再开山种地。大多数农民都用沼气或者电做饭了,没人砍柴火了,上山的路也荒芜了。”梁峰说。

  “十三五”期间,广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将达到100多万,这其中多数又在桂西北的石漠化山区,未来猴群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会变得更大。“对很多贫困户来说,搬出大山是脱贫的唯一出路,‘十三五’期间,全县将搬出5.5万人。”都安县委书记陈继勇说。

  都安县尚三村有8个未通公路的自然屯,将在政府帮助下整屯搬迁。“村里以后就是猴群的天下了。”村民周美玉说。

祝福文案
志愿技巧
网名昵称
祝福的话
心情文案
经典语录
故事人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