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灵驿站,专业知识网站!
当前位置: 心灵驿站> 酒泉>>戈壁滩上的“聚宝盆” ——我市戈壁现代农业发展调查

戈壁滩上的“聚宝盆” ——我市戈壁现代农业发展调查

发布时间:2025-10-26 03:57   文章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3260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酒泉日报记者 郭 军
 通 讯 员 张兴军
  “从最初试一试到现在,一干就是5年,承包的6座温室主要种植西红柿,2017年收入近10万元。”肃州区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种植户杨艳萍说。
  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是我省首个无土栽培科技园区,规划面积1万亩,先后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1032座,形成了35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肃州区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只是我市大力发展戈壁农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高效蔬菜、现代制种、优质林果、特色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面积达22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4.2%。至2017年底,全市戈壁农业面积达2.79万亩,占日光温室的38.8%。已建成以肃州区、玉门市为主的两个万亩戈壁农业蔬菜生产基地,建成戈壁农业产业园39个。
  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戈壁农业,我市找到了一条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取得了农业产业提升、农村生态改善、农民增收致富三重效益并举的成果。
看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河西地区大力发展戈壁农业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戈壁农业作为产业振兴的主抓手,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戈壁农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戈壁农业发展的具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戈壁农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委托省农业工程设计所编制《酒泉市戈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8年—2022年)》,规划到2022年全市新建高标准戈壁设施农业20万亩,改造提升戈壁日光温室5万亩,建设戈壁农业产业园区50个。各县市区也陆续制定出台了戈壁农业发展规划,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指南。
  为强力支撑戈壁农业快速发展,市、县两级从资金支持、政策保障、基础配套、用地保障、品牌打造、金融支撑、市场开发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配套专项资金近2亿元,用于支持戈壁农业发展。
戈壁农业项目加速落地
  在肃州区东洞滩、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建设现场,部分新型钢架大棚主体已完工,排列整齐……
  我市以建设园区、引进项目、扩张规模、配套基础为抓手,戈壁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开工建设戈壁农业产业园区18个,开工建设日光温室2550亩、钢架大棚9608亩。各园区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18亿元,园区框架基本形成。
  今年,东洞滩万亩戈壁农业产业园、总寨敦煌种业千亩戈壁农业产业园、玉门清泉5000亩戈壁人参果产业园、瓜州龙麒戈壁养殖产业园等全面开工建设。肃州区与山东水发集团签订了总投资1亿元、占地100亩的高标准连栋日光温室建设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是我市最大的单体日光温室。
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为推进戈壁农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瓜州县采用“农户自建+政府补贴”的方式,为每户补贴4万元搭建日光温室。“广至乡把已建成的日光温室流转到种植大户和合作社手中,由他们统一管理,农户获取分红。”瓜州县广至乡党委书记鲁辉说。
  我市把戈壁生态农业发展与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有机结合,将全市戈壁农业园区列为“三变”改革试点,通过国家项目资金配股、引进龙头企业参股、吸引农户入股等方式,进一步探索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组织筹资建园区、建温室,农户分期按揭购买、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的模式,解决企业集中经营难和农户分散建设难的问题,推进政府主导建设向经营者自觉主动投资建设转变,构建了“育苗、栽培、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形成了“党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戈壁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高效化和农户、企业的双赢,保证了园区的健康发展。
         (下转第三版)
祝福文案
志愿技巧
网名昵称
祝福的话
心情文案
经典语录
故事人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