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灵驿站,专业知识网站!
当前位置: 心灵驿站> 酒泉>>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

发布时间:2018-10-08   文章来源:酒泉日报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为全面落实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到建党100周年时,在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乡村振兴、壮大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满足群众美好生活、社会治理、全面从严治党等八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谱写新时代酒泉改革发展新篇章,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大力弘扬“铁人”精神、推动八个方面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的学习实践活动。
  10月8日至9日,我市举办弘扬“铁人”精神、谱写时代新篇——纪念王进喜诞辰95周年系列活动。酒泉日报特刊载“铁人”事迹,重温“铁人”精神,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扛起重任、挑起大梁,全力推动酒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当新中国迎着高天滚滚的寒流,战胜重重困难走向初步繁荣富强时,涌现出了有“铁人”之称的英模王进喜。他是中国工人阶级骨气和志气的象征。虽然他已去世许多年,但“铁人”精神却深深根植于人们心中。
  苦难童年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玉门赤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母亲叫何占信,父亲叫王金堂。40岁得子的王金堂非常高兴,按照当地习俗,他们把刚出生的孩子和包孩子用的褥子放在秤上,一称正好十斤,于是就给孩子起名“十斤娃”。十斤娃长大后,按照家谱起名王进喜,父母希望他欢欢喜喜去上学,学到本领后重整家业。
  1929年,玉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灾荒。为了活命,6岁的王进喜用一根棍子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
  1932年,王金堂被迫去羊毛厂出劳役,9岁的王进喜赶着车和父亲一起把羊毛送到百里之外的酒泉。
  王进喜家有几亩地被区长长期霸占。为此,12岁的王进喜不畏强权前去讨要,虽然只要回几丈白土布,却是王进喜与恶势力抗争的一次胜利。
  为了躲兵役,王进喜淘过金、挖过油。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旧玉门油矿当童工。年龄虽小,他却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还经常挨工头的打骂,他不甘屈辱,奋起反抗。王进喜常因反抗而受惩罚,师傅知道后,给他讲骆驼“攒劲”的故事,告诉他要讲究斗争方法,培养耐力。王进喜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正是这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练就了他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性格。
生平经历
  1950年春,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王进喜带领的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9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王进喜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期间,他得知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异常兴奋,找到当时的石油部领导,积极要求参加石油大会战。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因此被誉为“铁人”。同年4月11日、4月29日,会战指挥部先后两次号召全体会战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
  王进喜先后任1205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大队长、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1964年12月,王进喜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7岁。
“铁人”精神
  “铁人”精神是什么?——不怕苦、不怕死,不为钱、不为名,一心为国家,一切为革命。
  王进喜在玉门油田时,一段时间很多钻机因没有钻头而停钻,当时还没有国产钻头,靠进口来不及,王进喜便组织青年突击队从废料堆里找回许多旧钻头,架起大锅煮去油污和泥沙,擦去锈,拼装成可用的钻头,半年内打了5口井,既节省了开支,又没耽误生产。
  王进喜刚到大庆时,脚下荒原一片,朔风呼啸,滴水成冰,吃的是玉米面炒面,住的是四壁漏风的马棚。没有公路,吊车、拖拉机不足,设备在火车上卸不下来,面对这种困难,王进喜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带领全队30多个人用绳子拉、撬杠撬、木块垫,将60多吨重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打井需要水,可当时没有水管线和水罐车,为了抢时间,王进喜决定用脸盆端,硬是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王进喜率领的1205钻井队被誉为“硬骨头钻井队”。
  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进喜的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应该住院的他却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井队。在第二口油井即将发生井喷、且没有重晶石粉的危急时刻,王进喜当机立断用水泥代替。由于没有搅拌机,水泥沉在泥浆池底,王进喜便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纷纷跳进泥浆池。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战,井喷被“制服”,油井和钻机保住了,但王进喜身上却被碱性很大的泥浆烧出了大泡,房东老大娘见他连续几天几夜奋战在井场没有回来,感慨地说:“王队长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铁人”的名字传遍了油田,并响彻了全中国。
“工人工程师”
  以王进喜为代表的新中国石油工人,从苦难的旧社会解放出来,在新社会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王进喜率领的1205钻井队从1953年到1959年7年间,共完成钻井进尺71000米,等于旧中国1907年到1949年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
  从1960年6月1日大庆运出第一批原油,到3年之后大庆油田会战结束,中国石油结束了用“洋油”的时代,实现基本自给。毛主席非常高兴,于翌年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
  王进喜在技术上肯钻研。他曾带领工友用上世纪40年代的老钻机,克服技术困难,打出全油田第一口斜度不足半度的直井,创造了用旧设备打直井的先例。他还与工友一起琢磨,实现了钻机整体搬家、钻头改进、快速钻井等多项技术革新,对改进钻井工艺作出突出贡献,被油田党委授予“工人工程师”的称号。
无私奉献
  1961年,王进喜当了大队长,1965年又当了钻井指挥部副总指挥,却仍以普通工人自居。他身体不好,党委决定每月给他发放补助,他却说什么也不要,实在推脱不了的就在病危期间交了党费。王进喜的胃不好,上级给他送来猪肝和苹果,他马上就分给工人病号。当了大队长之后,管理员要给他换一把新办公椅,他却说有个板凳坐就不错了。发给他的新劳保鞋,他说什么也不要,总是自己打草鞋穿。
  工人们说,对王进喜这个人来说,国家就是他的命,你就是把他的骨头砸碎了,也找不出半个“我”字。他当领导之后很少坐办公室,试验打直井时他扶刹把;钻头卡住了,他去提钻,就怕架子倒了砸伤工人。在现场累了困了,他就把老羊皮袄脱下来和工人们挤着休息。工人们说:“我们身上有多少泥,咱‘铁人’队长身上就有多少泥。”
  王进喜虽成长为领导干部,但他功高不自傲,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对工人和家属关怀备至,一辈子甘当党和人民的“老黄牛”。他说:“我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1964年底,王进喜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大会并代表工人作了题为《用革命精神建好油田》的发言。从北京回来后,他一直保持谦虚谨慎的习惯。他说:“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天冷时,王进喜看到工人因工服不保暖而挨冻,就到缝补厂建议把棉工裤的后腰加高加厚、给工人做皮背心和皮护膝。住房、吃粮有困难时,王进喜利用工余带领职工和家属开荒种地,烧砖、割苇、盖房子,让工人和家属“吃饱肚子去会战”“回来有个窝”。大队驻地离市镇比较远,工人和家属买粮、邮信、看病都不方便,他又带领职工家属想方设法办起商店、粮店、邮局、豆腐坊、卫生所等,建起了设施比较齐全的生活基地。
  钻工子女没处上学,整天在荒原上玩耍,王进喜带领大伙在大队机关附近支了一顶帐篷,建起大队第一所小学——帐篷小学。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王进喜,把这所小学命名为“铁人小学”。他到阿尔巴尼亚访问期间,利用补助的一点外汇买了两个“热得快”,带回来给职工烧开水、熬中药。钻工陈国安病了,王进喜利用开会的机会把他送到省城医院治疗;生产骨干张启刚因工牺牲后,他和工友经常给张母寄钱和粮票。
  王进喜对自己和家人要求非常严格。王进喜家有10口人,弟妹子女都要上学,为了维持全家生计,他叫老母亲管账,精打细算过日子。王进喜可以享受每月30元的“长期补助”,但他自己从来不花,而是把这些钱都补助给了困难职工,连大队派人给他家送去的猪肉和面粉,他都一律拒收。
  王进喜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上级给他配了一台威力斯吉普车,但王进喜很少坐,而是用来给井队送料、送粮、送菜,拉职工看病,完全成了公用车。老母亲病了,王进喜的大儿子却用自行车推着送去卫生所。职工家属多数已成为正式职工时,王进喜的爱人却一直在队里烧锅炉、喂猪。王进喜甘当党和人民的“老黄牛”,树立了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公仆形象。
  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承认和高度评价,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祝福文案
志愿技巧
网名昵称
祝福的话
心情文案
经典语录
故事人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