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系列报道
酒泉日报记者 周爱玲
通 讯 员 刘吉飞 陈 龙
“我们全家都是裕固族。在这里生活几十年了,左邻右舍关系都很好。党的民族政策越来越好,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自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以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横幅及宣传栏在镇、村、组随处可见,镇、村干部还不定期上门宣传,让大家知晓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肃州区银达镇杨洪村5组村民妥汉智说。
据了解,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在肃州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在“铁人”精神的引领下,银达镇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抓实干,让村民加深对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认识,增进了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
人心归聚 精神相依
见到记者,银达镇杨洪村2组的村民殷德福(回族)打开了话匣子:“这些年,党的民族政策好得很,我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党的恩泽。我和妻子身体不好,如果不是党的好政策,我们的生活不知道会是啥样子。”
银达镇把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宣传到户,让村民认识到只有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各族人民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用典型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妥汉智被当地群众称为种植能手。他依靠科技种植走上了致富路,并用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指导村民一同奔小康。
“我家被推荐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我很自豪。尽管民族不同,但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大地,就应该相互团结,共同进步,这样日子才会越过越好。”妥汉智说。
银达镇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为载体,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原则,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家庭”等方面的争创工作,用典型示范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健康有效开展,并积极申报省、市、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先进典型,形成了良好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氛围
今年国庆节前,银达镇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40年暨第六届农民文化体育艺术节。期间,各具特色的民族节目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银达镇始终把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和改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等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的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引进高效制种产业,并加大劳务输转力度,有效促农增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下一步,银达镇将认真总结做好民族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氛围营造上再提升再创新,不断掀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