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灵驿站,专业知识网站!
当前位置: 心灵驿站> 酒泉>>居民收入节节高

居民收入节节高

发布时间:2025-10-22 22:20   文章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7141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再到迈向整体小康,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生活水平节节高
  “那时的人真辛苦,不分昼夜地干活,一年下来有的人家还得向生产队借粮食吃,更别说分到钱了。”提起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生活,今年66岁的肃州区泉湖镇花寨村村民张秀兰这样说。
  1983年,轰轰烈烈的“大包干”开始了。张秀兰两口子买下公社的一台拖拉机,凭着灵活头脑和勤劳苦干率先成为村里的“万元户”。
  “‘大包干’以后,农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挣钱的路子也更广了。”张秀兰说。上世纪90年代,张秀兰两口子又先后购置了汽车、平地机,加上经常承包活计,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06年全家人搬到了酒泉城区居住。
  正如张秀兰一家一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民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数据显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140元增加至1999年的2936元,全市农村在1997年小康监测指标反映中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进入新世纪,国家先后出台了逐步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63.7元。
  随着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我市各级切实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企业利润分配向居民倾斜,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居民收入也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477.9元;全市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由2000年的80.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04.15亿元。
收入结构发生变化
  1978年至2017年,全市经济以年均10.5%的增速快速发展。收入迅速增加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结构也发生变化,来源更加多元。
  王建军是肃州区泉湖镇头墩村党支部书记。“头墩村土地流转力度较大,目前向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田园综合体等流转1000多亩土地,涉及5个村民小组、260户农户。土地流转促进了村民增收,使农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土地流转后,村民享受固定分红的同时,还有务农、打工和经商收入。”他说。
  随着各地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并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888.16元,比1985年的41元增长93.83倍,占纯收入的比重由1985年的4.62%上升至24.66%。
  改革开放前城镇居民收入来源单一,基本以全民或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工资性收入和少量政府转移净收入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工资制度多次改革,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大幅提高。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2561.5元,比1990年的966元增长22.36倍,占家庭总收入的86.8%。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3223.92元,比1990年的250元增长11.09倍;人均财产性收入1864.39元,比1990年的2.8元增长664.85倍,财产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也从1990年的0.2%提高到2017年的9.93%。      □程晓娟
祝福文案
志愿技巧
网名昵称
祝福的话
心情文案
经典语录
故事人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