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灵驿站,专业知识网站!
当前位置: 心灵驿站> 酒泉> 肃北>>我们的40年:岁月留声 那些与农村有关的故事

我们的40年:岁月留声 那些与农村有关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12-12   文章来源:肃北电视台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路风雨兼程,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年历程,农村经济社会体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系列报道《我们的40年》栏目今天要带您去认识一位70多岁的老人,听他讲述40年来肃北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不讲条件、不计得失的“大寨精神”曾经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影响着整个中国。1959年,刘宗锡随父亲举家迁到肃北县的时候只有16岁,23岁时他当上了党城人民公社老三队(现党城村)的队长。35岁时,还因为“农业学大寨”运动而获得过不少荣誉。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农业学大寨”运动戛然而止。改革开放给肃北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首当其冲就是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全县12个农业村将集体土地按照人劳比例承包到户。已经成家的刘宗锡分到了自家的地。

刘宗锡夫妻:把土地、牛羊、骡马都分给个人了,分给你家十亩,他家八亩,按照人口,按照劳动力地亩数多少摊着分给个人了。我们分了十七亩地,一只骡、一匹马。

从集体种地、集体吃大食堂到有了自家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还有了赖以生存的生计,不仅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让家家户户的生活有了新的起色。

刘宗锡夫妻:住房好了,家家都新盖了几间房子,砖土木结构房子。刚开始移民来的时候是,不管你十口人、八口人,一间房子,就这一间房子做着吃,连住人。

刘宗锡老两口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刚开始,虽说家家户户的生活都有了好转,但是比起现在还有很大差距。

刘宗锡夫妻:天天吃个甜面条子,钱还省下上学里。现在好了,肉也能吃上,啥也能。

光阴荏苒,时间转瞬即逝。从1978年到2018年,40年时间,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免除农业税,再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农村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也在发生变化。

刘宗锡夫妻:免掉了公粮,土地承包给个人,看病可以报销。七十岁后国家给了生活补助、高龄补贴。粮食价格也提高了,能发展个体经营了。农业机械补助,还有化肥补助,粮食直补,这些都给了。共产党对我们好的很,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家家有了电视机自行车,现在汽车都有了。

1959年到1960年,和刘宗锡一样移民来肃北的人,全县有1100多人。他们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肃北牧农村经济及牧农业生产的空前繁荣。据县志记载,1984年,肃北牧农业收入为429.09万元,牧农民人均纯收入621.1元元。而到2018年底,全县牧农业增加值预计可达5000万元,牧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实现25160元,分别是1984年的9倍和40倍以上。

    201812日,国家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是广大农村老百姓期盼的福音。位于肃北县党城湾镇党城村的“七彩花田·千亩花海”田园综合体项目,就是肃北县着力打造的乡村旅游、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四位一体”产业融合项目,农村发展由此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刘宗锡老人已过古稀之年。在他主持编纂的《刘氏家谱》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要让美好的愿望扎根肃北草原戈壁,哪怕长出的是一根小草也要为戈壁添些春意,要让苦涩的汗水浇灌戈壁变为良田,哪怕滋润的只有几株红柳也要为后代奉献凉荫”。在肃北,还有很多和刘宗锡老人一样的人。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见证者,也是推动者和受益者。改革正当时,对于未来,肃北群众给予的是更多的信心和期盼。

祝福文案
志愿技巧
网名昵称
祝福的话
心情文案
经典语录
故事人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