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8年)
2018年,瓜州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职业教育工作总体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质量提升,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根据甘肃省教育厅《关于编制和发布2018年中等职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甘教职成函〔2018〕49号)要求,现将2018年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质量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规模和结构
我县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该校始建于1972年,原名安西县红色专业学校,1985年改名为安西县教师进修学校。1992年成立了原甘肃电大安西工作站,和教师进修学校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办学模式。1996年在原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的基础上合并原环城职业中学成立了原安西县职教中心。2008年经甘肃省发改委、教育厅批准改制为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纳入普通中专系列。目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22人,较上年增加258人。现有24个教学班,较上年增加5个。2018年毕业生人数为192人,其中直接就业31人,参加升学考试升入高职院校的156人,就业率达到97.4%。
(二)设施设备
我县现建有维修电工、电气控制、仪表及照明电、可编程控制器、钳工、车工、焊工等13个实训实验室,拥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教学型车床、氩弧焊、二氧化碳保护焊等设备110余台套件,有学术报告厅、舞蹈教室、形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功能教室共计26间。有计算机教室4个,计算机186台,学生实训工位生均0.9个,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4165元。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投影仪和电子讲台,学校实训和教学设备总价值达480余万元,学校各项实训和现代化教育设备基本配套齐全,能够满足现有各个专业的教学、试验、实训、实习需要。学校图书馆藏纸质图书有2.33万册,生均25册。与上一年相比,建筑面积增加311平米,教学仪器设备新增39万元,实习工位增加32个。
(三)教师队伍
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现有在编职工59人,其中编制内专任教师55人,兼职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11名,后勤临时工6名。在55名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54人,研究生学历1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1%。具有高级职称9名,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6.3%,中级教师24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2名;双师型教师9名,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69%。与上一年相比,教师人数增加14人,高级教师增加1人,中级教师增加9人。编外聘任教师增加1人。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我县中职教育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不断创新学生德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系,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规范考核,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一年来,中职学生操行评定合格率为96%,学生违纪率在1.8%以下,违法率为0%。
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能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专业标准的规定,开齐开足德育、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基础等基础课程。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等科目文化课测试合格率为79.1%。专业技能测试合格率为69%。学校坚持“三操两活动”,大力开展体育社团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习惯,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能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2018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为96.3%。
学校积极推行毕业证+职业技能证的“双证书”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学生技能培养为重点,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教学质量的管控,不断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和技能训练质量的考核方式方法,努力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需要对接,做到教学教技能,考核考技能。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技能竞赛、组织参加县、市、省级技能大赛等方式调动学生兴趣,营造学技能、练技能的浓厚氛围,有效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各专业学生100%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证书获得率达到95%以上。2018年毕业生毕业率为92%。
(二)就业质量
2018年,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共有毕业生192人,比2017年增加138人。参加对口升学并被高校录取156人,升入高等教育的比例为毕业生总数的81.3%。升入高等教育的人数较上一年增加118人。在本届毕业生中,直接就业31人,对口就业率为92%。截止2018年9月30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7.4%。初次就业起薪2000-3000元的毕业生占到了10%,3000元以上的占到了90%。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布局
我县立足为全县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坚持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以稳定规模,整合资源,提高质量,增强活力为重点,探索实行专业随产业的动态调整,加大特色专业、示范专业建设力度。按照总体规划,项目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逐步优化的原则,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全面提高办学效益,以优化结构为突破口。先后开设幼师、工业企业会计、股份制会计、计划统计、机电、财会、旅游饭店服务、计算机应用、电算会计、微型计算机与财务、财政与金融、艺术等十多个电视中专、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专业。整个专业体系中各专业互相关联、资源共享,与当地产业密切相关,专业建设设施配备齐全,专业教育资源与学生规模匹配,获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
(二)质量保证
2018年,我县按照“保安全、促质量”总目标,进一步加强了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指导学校开展了教学诊断工作,基本形成了抓工作落实促提升管理格局,为我县职业教育质量的逐年攀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学校党、政、工、团组织齐全,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各行其责,共同服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二是质量管理机制完善。教务处、学生处为学校教学总体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全校教务工作和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管理。三是管理措施到位。教务科、学生处、培训处及各部门,认真抓好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和总结,确保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开展,收到实际效果;学校改革传统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德育量化考评制度、学生技能大赛制度、“双证书”毕业制度,努力培养“三合格”人才;教务科、学生科落实对教师教学、班主任带班的过程考核。四是管理常态化。坚持教育局每月一轮常规督查和学校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值周组三位一体每日巡视检查教育教学的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开展观摩教学及评教评学活动,坚持逐月考核公布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我县积极协调落实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编制,满足学校用人要求。采取了“招、聘、培”“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2018年,新调进教师22名教师,聘请兼职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11人。教职工达到了76人,师资队伍进一步壮大。针对专业课教师不足的问题,积极引导文化课教师“改行转型”为专业课教师,争做“双师型”教师。同时,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省和市级职教师资培训班,一年来,先后有30多人次教师赴上海、北京、成都、青岛、山东、杭州等参加不同层次的各类专业培训,有效的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更新了观念,接受了发达地区先进的职业理念,引进了新的教学方法。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我县积极引导和鼓励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大胆创新,深化校企合作,采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办学形式,加强校企互动和交流,不断拓宽校企合作渠道,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与苏州五方光电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苏州辅讯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酒泉天煜新能源公司、花牛山集团公司、三新硅业、瓜州县县直3所幼儿园、江苏省常熟市敬鹏电子有限公司、安徽合肥达运精密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开展以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实训教学兼职教师,与学校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为企业安排顶岗实习学生,企业接收学生就业,开展集中教育教学实习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2018年,合作企业为学校投资60万元,建成了网络教室,形体室已投入使用,实现了校企双赢。
(二)学生实习情况
2018年,有157名二、三年级的学生,分两期参加了学校推荐的为期3-4个月的顶岗实习,实习企业为苏州五方光电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苏州辅讯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等。学校安排顶岗实习的企业都是管理规范,安全和学生的合法权利能够得到保障,工作生活条件较好的大型企业。学生在企业项岗实习期间,由学校安排教师驻厂负责管理和指导实习,学生在实习企业能够严格遵守企业规定,服从企业管理,虚心向师傅请教,很快掌握了实习岗位的操作工艺,在实习岗位上体现出了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企业的好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也获取了一定的报酬,体验了技能的重要性和劳动的价值,感受了企业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的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等五部委制定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组织、培养、管理、考核、报备和档案资料的收集。切实做到了实习过程管理规范,杜绝了突出问题的发生,保障了学生权利,达到了实习的目的。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为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创新,我县协调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参加了甘肃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酒泉市职业教育集团、甘肃文化产业集团等3个职教集团,定期参与集团活动,不断扩大合作面,实现了实训基地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通过继续深化中职学校内涵建设,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实习和顶岗实习实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加强文化基础、德育教育、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校园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还没有到毕业时间,用人单位就早早来学校招学生。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毕业生普遍反映好,满意度高。通过调查,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适应性强,服从管理,吃苦耐劳,勤学好问。近几年来,学校大量毕业生成长为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业务能手,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毕业生代表。
(二)社会服务
近几年,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训功能,开展电大成人学历教育,开设汉语言文学、英语、小学教育、会计学、法学、水利水电工程、计算机应用等近30个本科和专科专业,电大成人在校生580余人。学校电大成人教育有效地提升了瓜州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和业务素质,培养了一大批实用人才。同时,我县为适应瓜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的场地、设备和专业师资力量,举办职工岗位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各类短期培训,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2018年,学校共举办短期培训班21 期,各类岗位培训达到1088人次。学校被县人社局、扶贫办、民政局、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确定为“瓜州县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瓜州县就业再就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瓜州县农居抗震设防技术培训基地”“瓜州县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基地”“瓜州县特殊人群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基地”等。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优秀职工培训示范点”“省级电大招生先进单位”“全县劳务输转培训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三)对口支援。
在教育扶贫方面,我县通过发放《甘肃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资助政策明白卡》、微信群、深入到学生家走访等方式进行政策宣传,确保每一个学生及学生家长了解扶贫政策。根据国家政策,中职在校生全部免除学费,其中204人享受助学金资助,162名享受贫困资助。
六、政府履责
(一)经费
瓜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坚持把职业教育发展任务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职业教育办学经费得到切实保障,各项经费全部纳入2018年部门预算,学校预算内拨款能及时到位,主要用于学校人员经费及日常运转等。预算外收入主要用于学校专项业务及项目支出。
(二)政策措施
2017年县政府出台下发了《瓜州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瓜政发〔2017〕141号),明确了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教育体系和建设内涵,完善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成立了全县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统筹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重大问题的机制和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校调研,解决学校办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政策上给予了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针对学校专业课教师缺乏的问题,县财政给学校每年拨款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学校自聘专业课教师。2018年,在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没有编制的情况下,为解决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采用借调、实岗学习等办法补充中职教师22人,有效缓解了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全力支持职教招生工作,我县采取向生源学校分解和下达中职招生任务,并在瓜州县玄奘广场、瓜州南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了职业教育“活动周”和“职业教育宣传月”等活动,有力推进了学校招生工作。
七、特色创新
案例一: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党建引领促实绩
学校党支部从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入手,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薄弱环节中折射出来的党员思想观念、队伍素质、师德作风等问题,以树立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职业学校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努力把学校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为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
案例二:坚持“三寓”落实“六制”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爱三节为重点,以《中职生公约》为抓手,严格落实《中学德育大纲》。坚持三寓(寓学生思想教育于严格的管理之中、寓学生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寓学生思想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落实六制(党政工团分工负责制、班级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制、领导包年级主任包班级招生教师包学生制度、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制、班主任工作定期专题研讨制、首遇负责制)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成效显著。
八、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党支部现有党员25名,其中:男党员17名,女党员8名。学校党支部始终以“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提质量”总揽全局,通过“五个结合”,认真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狠抓支部标准化建设。一是学校通过教师大会、“三会一课”、党员集中学习、参加培训班、报告会,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网上学习、测试答卷,举行红歌演唱比赛、祭扫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经典诗歌朗诵会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利用校园广播,电子滚动屏、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营造浓厚学习宣传氛围。二是认真落实每周学习制度,班子成员带头学习,示范引领,强化党员日常学习,做到真学实悟,入脑入心”,共同提高,推动了学习教育常态化。三是组织开展“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师德师风承诺践诺”和“教师宣誓”等活动,弘扬师德风尚,传播校园正能量。倡导全体党员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积极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优良的党风带教风、促学风,树校风。四是学校党支部坚持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注重把加强教育和严格管理有机统一起来。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费缴纳等制度,党员教育管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五是要求全体党员教师按照“四讲四有”的要求,自觉立足教育教学岗位,带头学习提高、带头模范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带头弘扬正气、带头争创佳绩,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当标兵、作模范,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走在优秀教师的最前列。通过以上方面的工作,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与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守纪律、提素质、讲责任、干事业”的良好风气,有力弘扬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师德风尚。
九、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 生源严重不足,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难度较大。
2. 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质量、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尤其是专业教师严重短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和提升;
3. 专业数量少,办学特色不鲜明,校内实训设备不足;
4.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自觉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方面需要有更多的新的探索。
(二)改进措施
1. 抓住“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机遇期,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发展、优质发展。
2. 积极争取教师编制,逐步解决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师匮乏的问题,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上狠下功夫。
3. 以促进学校发展为核心利益,以“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为双翼,不断地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破解突出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巩固和扩大中职教育已取得的成果,为全面完成“十三五”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4. 确保省、市出台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政策全面落实,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全面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扩大经费来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5. 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专业数量。将旅游管理、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作为新开专业,及早做好实训设备和专业师资的配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