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整”出来的“聚宝盆”
——庆阳市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庆阳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残垣地貌,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虽然高原风貌雄浑独特,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基础建设制约,加之耕地“跑土、跑水、跑肥”,不少地方一度出现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尴尬局面。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和贫困地区,土地是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脱贫致富的希望。如何改善耕地质量,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为摆在庆阳市面前的一大难题。
借助甘肃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东风,庆阳市加快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整治土地148万亩,新增耕地18.6万亩,年可增加粮食产量6000万公斤,增加收益2.8亿元,新建改建道路6700公里,新建集雨水窖2230口,新打机井120眼,栽植生态防护林3.2万亩。
“三跑地”变身“三保田”
2013年,甘肃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项目在庆阳启动。该项目建设规模148.62万亩,共96个子项目,涉及庆阳、平凉、天水、定西4市。其中,庆阳市土地整治项目由28个子项目构成,建设总规模50.49万亩,总投资8.34亿元。
庆阳土地整治项目在各县区均有涉及。据庆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赵自元介绍,这些项目区属于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区内广泛分布着抗蚀能力弱的黄土,集中的降雨往往会造成较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加上土地开垦强度大、时间久,田块面积小,坡耕地分布多,土壤侵蚀成为区域内最严重的生态问题。
“项目区内董志塬、屯子塬等地的地坑式窑洞分布广泛,是庆阳地区一大文化特色。当地居民完整保留了传统黄土窑洞居住形式,具有十分独特的民俗特点和民族风情。”赵自元表示,除了最基本的生态保护,这些文化符号、文化遗产也必须得到有效保护。
基于此,在原国土资源部、原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精心指导下,庆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国土部门加快综合整治,统筹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工程建设,着力完善项目区内基础设施,加快农业现代化和脱贫致富步伐。截至2018年10月,庆阳市计划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全面竣工,实际建设规模为51.9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8.22万亩,总投资7.94亿元。
数据显示,庆阳市土地整治建设总规模实际完成104.65%,新增耕地实际完成111.41%。“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过去的‘三跑地’,如今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赵自元说。
上一篇 : 甘肃省10处事故多发路段公布 经过这些路段请特别注意
下一篇 : 兰州中川机场上演“快闪” 温暖旅客回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