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灵驿站,专业知识网站!
当前位置: 心灵驿站> 资讯> 甘肃>>刘静波:“软黄金”上“雕”出传承之路

刘静波:“软黄金”上“雕”出传承之路

发布时间:2019-01-27   文章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刘静波:“软黄金”上“雕”出传承之路

女工正一丝一线织绣。

刘静波介绍产品《石纹牡丹》    

  素有“软黄金”之称的天水丝毯,历经千年传承之后,和其它传统手工业一样,发展陷入“艺人越来越少,市场越来越小”的两难境地;

  在丝毯业坚守了大半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水丝毯文化技艺”传承人刘静波先生等人,在传统手法的基础上尝试创新。新“浮雕”系列产品的面世,为传统丝毯工艺产品探索一条新的“出路”。

  A 慢工出细活

  1月3日,白茫茫的大雪顷刻间覆盖了整个吕二沟山涧,气温随之骤降。位于天水市吕二沟南端的天水新天丝毯有限公司织造车间门窗紧闭,屋内窗户玻璃上水雾一片,偌大的厂房里灯光如炬。一架架隔段摆放的机梁设备边,一根根颜色不一、柔软顺滑的桑绢丝从梁上临空垂下,织娘们各自坐在织机前,一手持小刀、一手扣丝线,手法娴熟地在上百条棉经线上往来织绣。

  “在200道密如发丝的经线上绕丝从右向左织就一行,最快也要几十分钟,最考验手艺人耐心了,守不住寂寞耐不住性子的人,干不了这个。”一名年约五十的女工紧盯着眼前的图纸,一边干活一边感叹。如她所说,任你手法再快,要想织出高度不足1毫米的一行毯,仍需个把小时。前不久,她和另一名女工合织的一幅8平方米的丝毯刚刚完工,竟然耗时2年。

  中年女工的话,让在天水丝毯业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刘静波听来内心五味杂陈。丝毯编织前后需要设计、?蚁摺⒃匀蕖⒉萌蘖舫ぁ⑵矫等20多道纯手工工序,年轻人大多嫌麻烦,真正想静下心来学习这门手艺的人现如今越来越少。厂里现有的五十多名工人中,年龄中上者居多。

  刘静波年过五旬,系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同时也是天水市惟一的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水丝毯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车间二楼是丝毯产品陈列展室。一幅幅大小不一,内容迥异的丝毯或竖挂或横陈,颇为吸睛。就图案取材而言,有反映佛教题材的敦煌壁画、佛经故事,也有喜庆色彩浓郁的家居挂毯和典雅大气的上乘收藏佳品。由刘静波设计,曾分别在2008年和2014年全国工艺美术品设计大赛上获得金奖的丝织浮雕框式艺术挂毯《兽面纹》和《华夏图腾》,均在其列。

  刘静波指着一幅由彩石、水光和锦簇牡丹等雅致图案组成的艺术挂毯说,这幅名为《石纹牡丹》的作品一度深得国内外客商青睐,相同图案大小不一的系列产品厂里连续生产了四五年,也曾给厂里创收上千万元。其独特的雕刻手法和明亮的绢丝色泽一经巧妙结合,清晰的层次感顿时跃然毯上,令客商喜爱不已。该系列产品中的其中一单漂洋过海后,还有外商将其改名为《水上漂》,足见其织法之“鲜活”。他指着展厅正前方居中挂着的一幅305cm×305cm大小艺术挂毯说,这幅名为《千手千眼观音》的挂毯含200道工艺,由5名工人采用质地优良的桑绢丝纯手工耗时5年完成,其中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B 曾经的辉煌

  “一丈毯,千两丝,织作披香殿上毯,百夫同担进宫中。”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作《红线毯》描述了丝毯的华美昂贵和传统手工编织的精湛水平。刘静波觉得,诗中描述的内容和天水丝毯的编织状态十分贴切。

  据史料记载,天水丝毯历史悠久。明代时,迁入天水的回族人民所织丝毯因品质优良,且带着浓郁波斯风格而深受当时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喜爱。在随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天水丝毯在中原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西域文化、佛教文化、波斯文化,并以甘青地区的地方特色为起点,在工艺和图案制作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流传至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自幼酷爱绘画的刘静波受在原天水丝毯总厂工作的父母影响,进厂做了一名学徒工。时间不长,有一定绘画功底的他被厂里选送至原河北省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美术织绣设计”专业学习。三年后学成归来,他被分至厂里设计室工作。

  在他的记忆中,厂里经营最红火时,当时丝毯厂的设计师办公室就占了一个楼层,光他手下就有20多名设计人员,随时走进去都能看到伏案勾勾画画的身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天水丝毯达到生产、出口的顶峰,期间可谓一毯难求,红极一时。遗憾的是,这种阶段型的繁荣并没有长久维持下去,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水丝毯和其他一些濒危的手工业一样,开始陷入手工艺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困境,一时难以破题。

  “编绣丝毯费时费力,成本高、出活慢,导致手工艺人收入低,是造成工人流失的主要原因。”刘静波说。市场小了,出活少了,厂里有些设计师也就没心思再干下去了,因此他们中的有人或选择退休,或在企业改制时另行改行,截至目前只剩下三四名。

  刘静波在丝毯厂坚守的30多年间,亲历了天水丝毯在经营方面由繁荣鼎盛走向日益衰落的发展历程。在他的办公室里,至今保存着20多年前的设计画稿,被他装裱装框后的这些设计稿,每一幅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线条细腻、着色精美。自己每每看之,多年前加班加点挑灯夜战的场面就会不由自主的浮出脑海,挥之不去。

  近些年来,受机织毯市场冲击,加之天水丝毯制作工序复杂、原料昂贵、价格不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纯手工制作的天水丝毯在市场份额中占比越来越小,其织造技艺因面临濒危,被文化部审核批准后于2014年11月正式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C “软黄金”上的雕刻

  2003年,成立于1954年、有着60多年生产出口丝毯历史的原天水丝毯总厂进行企业改制重组。2003年6月,天水新天丝毯有限公司成立。新公司成立之初,身为副总经理的刘静波和其他公司领导一样,开始为企业发展谋求出新路。

  面对经营日益缩水的现状,如何打破僵局让素有“软黄金”之称的天水丝毯在新公司的运作下更好的传承下去,是刘静波一直思考的问题。为了寻求新机,他开始尝试在传统丝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经过几年反复琢磨研究,刘静波打破以往格调,在自己的设计理念中将浮雕和装饰绘画首次融合,大胆创新。事实证明,这项后来被世人称之为“软黄金上的雕刻”的艺术手法让天水丝毯在国家级大赛中连摘“金奖”桂冠,一时间在业内名声再起。

  2008年4月,刘静波设计的丝织新“浮雕”艺术挂毯《兽面纹》因织就表现手法新颖独特,在第4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2014年,同样由他设计的《华夏图腾》艺术挂毯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除此之外,在2008-2018年间,《珠联凤祥》、《反弹琵琶》、《文殊菩萨》等艺术挂毯在国家、省级不同大赛中曾屡获殊荣。

  “‘浮雕’系列作品,同样采取真丝织就,不同的是,我只是在以前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将平面毯织出了立体感、层次感,让多彩图案表现更凹凸有致了而已。”刘静波颇为自谦地说道。因浮雕系列作品多次获奖且销量向好,目前他已申请了专利。

  2018年5月14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公告公布了89名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刘静波作为我省惟一的一名,榜上有名。

  刘静波说,近几年,为了大力弘扬天水丝毯文化技艺,公司积极参加了在台湾高雄、上海等地开展的各类非遗展示展出。在2016年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承办的“中埃文化年甘肃文化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文博会上,天水丝毯一经亮相赚足了眼球,深受观众青睐和称赞。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和企业自身在手工业传承方面的坚守和创新,传统手工业一定会枯树逢春,再次焕发新的活力。”刘静波坚定地说。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王兰芳/文图

祝福文案
志愿技巧
网名昵称
祝福的话
心情文案
经典语录
故事人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