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灵驿站,专业知识网站!
当前位置: 心灵驿站> 资讯> 甘肃>>兰州城关区酒泉路街道“4+N”模式打造“四精准”禁毒格局

兰州城关区酒泉路街道“4+N”模式打造“四精准”禁毒格局

发布时间:2025-10-25 03:58   文章来源:兰州日报   阅读量:6522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酒泉路街道实现所内戒治、出所对接、所外帮扶全程覆盖

“4+N”模式打造“四精准”禁毒格局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谯喜龙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禁毒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如何防止吸毒人员失控漏管?如何为刚刚走出强制隔离戒毒所人员平稳回归社会?这是禁毒工作多年的难点,也是禁毒工作一直在探索的焦点。为此,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探索实现所内戒治、出所对接、所外帮扶全程覆盖,实现了在党建“网格化”为统领基础上,推行吸毒人员管理“4+N”工作模式。以社区负责人、社区民警、禁毒专干、社区网格员四支力量为主体,发动志愿者、民政、人社、卫计、妇联、共青团等“N”个帮扶力量共同参与下,做到信息精准、管控精准、戒治精准、帮扶精准的“四个精准”,实现禁毒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此,2018年酒泉路街道获得“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点”荣誉称号。

  从被动监管向无缝对接转变

  采访中,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的禁毒工作真的没有抓手,也不知道怎么管理,社区就是定期通知来做尿检或登记,问问吸毒人员最近在干什么,这样的管控缺乏力度、很被动。

  这几年,酒泉路街道大力推进社区戒毒(康复)计划,依法对吸毒成瘾人员落实各项戒毒措施,特别是加大对逾期未报到、严重违反协议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审批强制隔离戒毒的力度。同时各社区建立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制定了戒毒(康复)计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吸毒人员的执行率不断提升。

  采访当天,分管禁毒工作的副书记孙宏博在整理禁毒工作资料,为迎接国家检查组的检查。说起禁毒工作,孙宏博说,禁毒工作是全社会的工作,都要行动起来,形成合力,现在街道形成了“网格化”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织牢禁毒这张“网”。

  近年来,酒泉路街道探索在党建“网格化”为统领基础上,推行吸毒人员管理“4+N”工作模式:以社区负责人、社区民警、禁毒专干、社区网格员四支力量为主体;“N”表示发动志愿者、民政、人社、卫计、妇联、共青团等帮扶力量共同参与禁毒体系。

  在此基础上,酒泉路街道积极推进打造无缝衔接工作,确定了2名专职禁毒工作人员负责街道的禁毒工作,严格落实“吸毒人员被公安机关责令接受社区戒毒(康复)后到户籍地派出所报到,再到社区开展帮教”全程各个环节当面交接人员,实现了“出所即报到、报到即管控”,极大地提高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执行率和管控率。目前,对涉毒人员出所、出狱衔接率达到100%,责令社区康复率达到100%,有效防止了吸毒、贩毒现象在辖区滋生蔓延。

  从单一帮扶向因人施教转变

  顾某以前是一名原吸毒人员,强制戒毒回归社会后,由于年龄偏大,加之有吸毒史很难找到工作,这样让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酒泉路街道办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相关部门,经过各方努力,如今他成了街道城管办一名城管专干,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很受到同事尊重。

  回想起过去,顾某说,当时真的没有生活的勇气,后来才知道,街道社区对他们吸毒人员没有抛弃和放弃,不停地帮扶,让他重新回到了社会,有了工作,对街道、派出所、社区等部门的帮助和努力特别感谢。

  在戒毒康复工作上,酒泉路街道探索实施包社区领导、社区书记、派出所民警、禁毒专干、吸毒人员家属“五位一体”帮教措施,对帮教对象做到“五知”即知基本情况、知主要社会交往、知家庭经济状况、知现实理想状况、知异常的活动时间和方向。同时从单一帮扶到因人施教转变,举办了再就业培训班,有针对性的进行技能培训,举办用工洽谈会,优先推荐工作岗位。

  对于那些有一定文化知识、工作能力强、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充实到社区综治员队伍。对困难吸毒人员,街道多次发动辖区单位、居民群众捐款捐物,慰问救助。2018年,酒泉路街道自谋职业的吸毒人员有20人,街道为其协调单位提供就业岗位3人,帮扶救困吸毒人员9人。

祝福文案
志愿技巧
网名昵称
祝福的话
心情文案
经典语录
故事人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