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灵驿站,专业知识网站!
当前位置: 心灵驿站> 酒泉> 瓜州>>大西北的“山乡巨变”

大西北的“山乡巨变”

发布时间:2019-01-28   文章来源:瓜州县人民政府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改革开放四十年,瓜州农业入芳华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著名纪实文学作家周立波先生出版了《山乡巨变》。完整地描写了湖南省一个叫清溪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艺术地展现了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从1978年开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瓜州县积极响应国家20个“中央一号文件”,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绘就了一幅瑰丽的大西北版“山乡巨变”图。

一、综合实力提升——农业全面发展结硕果

40年来,瓜州县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显著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村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201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3.93亿元(现价,下同),是1978年的134.14倍,年均增速达到13%。其中,种植业产值16.76亿元,是1978年的128.29倍,年均增速达到6.76%;林业产值0.19亿元,是1978年的190.52倍,年均增速达到14.41%;牧业产值2.64亿元,是1978年的77.96倍,年均增速达到11.83%;渔业产值135.01万元,是1978年的435.52倍,年均增速达到16.86%。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产品结构显著改变。40年间,在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的前提下,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巨大改变,由粮食生产为主转变为以蔬菜、粮食生产为主,水果、肉、蛋、奶为辅,水产品生产从无到有,产量稳定增长,产品丰富多样。2017年粮食总产量2.8万吨,是1978年的0.74倍,平均亩产500公斤,是1978年的2.25倍。传统意义上的种粮方式在悄然改变,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种粮大户与家庭农场不断涌现。“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蔬菜产量跃居农产品产量首位,果蔬生产向精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产品产量倍增。2017年,棉花、油料、蔬菜总产量分别为1.11万吨、0.73吨和10.36万吨,比1978年增长53.5倍、14.51倍和325.38倍。

发展与保护并重,林业建设成效显著。40年间,瓜州县各级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坚持生态与产业互动,保护与发展并重。以建设完备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为目标,以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为主线,以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体制、机制、科技和政策创新,大力开展造林育林、封禁保护、更新改造、巩固提高,努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造林面积不断增加,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2017年全县森林覆盖率5.18 %,当年造林面积达到2.20万亩,比1978年增长33.34倍,年均增速达到6.95%。林业产值3978.13万元,是1978年的190.52倍。

规模养殖蓬勃发展,畜禽产品产量剧增。瓜州县拥有较丰富的天然草场资源,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来,全县大力发展畜牧业,不断优化种群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和转变养殖方式,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和全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肉羊、肉牛等畜牧养殖专业大场大户及家庭牧场,畜牧业不断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并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17年末,牛存栏2.61万头,比1978年增加1.54万头,增长43.9%;羊存栏50万只,比1978年增加42.15万只,增长6.37 倍;猪存栏2.52万头,比1978年减少0.02万头,下降0.78 %。畜禽产品产量大幅增加,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改善了人民生活。2017年末,肉产量达到7708.91吨,比1978年增加7229.91吨,增长16.1倍,年均增速达到7.38%

大力调整渔业结构,渔业生产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后,渔业政策得到了有效调整,特别是近年来,为提升渔业发展水平,渔业部门引导养殖户充分利用冷泉水、湖库水资源,积极推广应用渔业新技术、新品种,使渔业增长方式由扩大规模、追求产量的粗放型向生态、优质、安全、高效的集约型转变。初步形成池塘高效养殖、设施流水养殖、湖库养殖及休闲渔业四大产业集群,促进了休闲观光渔业的发展。2017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到170.35吨,比1990年增加165.05吨,增长32.14倍,年均增速达到9.31%。

二、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路更宽

历经40年的发展和逐步调整,全县农业结构已经实现由单一的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变,形成了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农业结构在调整中得以优化。随着我国农村农业改革的全面开始与与深入推进,瓜州县加快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步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在不放松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促进农牧业发展;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经过不断调整,农业生产很快摆脱了单一粮食结构的格局。农业产值结构由1978年的79.11:1.21:19.64:0.04调整为2017年的70.08:18.17:11.02:0.73。农业比重下降了9.03个百分点,林业比重增加了16.96个百分点,牧业下降了8.62个百分点,渔业增加了0.69个百分点。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全县上下依托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培育壮大高效蔬菜、现代制种、特色中药材、优质林果等发展前景好、增收潜力大的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蔬菜、制种、瓜类、枸杞、休闲农业和戈壁农业的鲜明格局。2017年,全年种植蔬菜4.39万亩,比1978年增加4.18万亩,增长20.90倍;瓜类种植面积9.82万亩,比1978年增加9.67万亩,增长65.44倍;2017年中药材面积达22.69万亩;果园达到4581亩,比1978年增加4081亩,增长9.16倍;各类作物制种6413亩,比2010年增加6215亩,增长32.39倍。

设施农业建设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全县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加速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发展以增温保墒、提质增效、趋利避害为主的设施农业,从集中连片、提高建设标准和扩大规模入手,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规模化设施基地建设标准明显提高、配套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近年来,瓜州县充分利用光热充足、戈壁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以高效蔬菜、特色林果、休闲观赏等为主的“戈壁农业”田园综合体,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种植面积得到迅速发展,面积由2008年的500余亩累计发展到2017年的21000余亩,其中日光温室累计达到5744亩,塑料大棚达到16370亩。期间,由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的更新换代,大分部老旧温室、大棚不断淘汰,截止目前,正常运行生产的日光温室为1709座,4130亩,正常运行生产的塑料大棚为2155座,3268亩。设施种植区域从传统的农耕区开始向戈壁荒漠区扩展,蔬菜种类也从原来的叶菜类向茄果类、特菜类、水果类等延伸。

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 “新引擎”

改革开放40年来,瓜州县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扶优扶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切入点,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机制体系等举措,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不断完善农业发展的产业链、利益链、组织链、服务链,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

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围绕产业化发展方向和特色产业布局,准确定位资源和区位优势,建基地、育龙头、扶中介,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共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47家,其中,从事蜜瓜、中药材、果蔬、草食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的企业有24家。瓜州立林生态、禾麟粮油、昊泰生物、甘肃龙麒4家企业获得省级龙头企业称号,亿得生物、兴元沙产业、红绿宝、鑫诺甘草等7家企业获得市级龙头企业称号。加工农产品主要有蜜瓜籽油、蜜瓜香酒、蜜瓜干、枸杞干果、枸杞芽茶、枸杞叶茶、枸杞红茶、枸杞绿茶、枸杞咖啡、枸杞蜂蜜、锁阳酒、锁阳片、锁阳咖啡、甘草浸膏和甘草茶、水果代餐粉等。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其日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角,悄然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加快了全县农业生产集约化步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加。全县共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47个(其中省级、市级示范社45个),入社社员达到1.25万人,带动农户2.5万户;全县家庭农场总数发展到142家(其中:种植类家庭农场87家,养殖类家庭农场47家,种养结合的8家),创建省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0个。

戈壁农业建设势头强劲。瓜州县坚持把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全县戈壁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理念,积极发展绿色有机产业,积极推进“互联网+”名优土特产销售模式,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利用第三方平台开设旗舰店、专卖店,通过传统包装+电商推广将农村原生态的水果、蔬菜、家禽等农牧产品推向全国,全面提升农业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让农户得到更多的收益。全县新改扩建戈壁农业园区14个,新建钢架大棚1209座,占地面积1460.3亩,已全部完成搭建种植工作;日光温室已完成墙体搭建393座,1179.7亩,改造提升837座,占地面积2006.6亩,各园区建设完成投资8867.04万元。

四、产业科技支撑——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40年间,全县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党的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科技支撑作用凸显。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全力提升。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认证总面积达到43.3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到17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5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5.8万亩枸杞创建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立林科技、红绿宝等四个农业产业化企业通过qs认证,鑫诺甘草、昊泰生物通过gap认证;“瓜州蜜瓜”、“瓜州枸杞”、“瓜州锁阳”等优质农产品先后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全县已注册商标77件,其中,“东霸兔枸杞”、“汉使张骞蜜瓜”、 “疏勒河酒业”、“禾麟粮油”等 4种商标荣获“甘肃省著名商标”称号。按照“建园区、引品种、推技术”的思路,2018年在全县13个农业乡(镇)指导建成各类示范点20个,引进辣椒、西葫芦、黄瓜等新品种50个,大力推广膜下滴灌、穴盘基质育苗、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等设施蔬菜种植技术。通过冬季集中教育,在全县开展科技宣讲133场次,共培训农民11000人次,邀请省、市专家、教授20人,开展异地培训2期,培训基层农业技术骨干132人,培训农业产业化企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户、产业带头人1260人,印发各类技术资料12000份。

农田水利设施不断改善。全县各级持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力度,农田水利条件不断改善。2017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58.17万亩,比1978年增加40.42万亩,增长69.49%。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县能够正常使用的机电井数1189眼,比2006年增长16.06%;灌溉耕地面积占实际耕种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100%,有喷灌、滴灌、渗灌设施的耕地面积占实际耕种面积的3.5%,较2006年提高3.4个百分点,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

 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不断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县100%的村通公路,比2006年提高33.78个百分点;100%的村进村主要道路为柏油路面,比2006年提高50.05个百分点; 100%的村通电话,比2006年提高30.08个百分点;100%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比2006年提高40.54个百分点;100%的村通宽带互联网。100%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比2006年提高85.14个百分点。38.4%的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推广应用水平均有显著提高。2017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6.35万千瓦,比1978年增长24.40倍;拥有拖拉机2.09万台、联合收割机4691台、农用运输车1.50万辆,年均分别增长1.23%、0.35%和6.85%。机械耕地、播种、收割面积快速增长,机械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2017年全县实现机械耕地面积56.18万亩,年均增长8.23%;机械播种面积55.98万亩,年均增长5.8%;机械收割面积54.25万亩,年均增长9.1%。

五、惠民生增福祉——农民生活质量显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激发农业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各项惠民举措,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农民增收驶入快车道。据城乡住户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32.59元,比1978年增长15274.59元,增幅达到15274.59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1.22%,比1996年下降20.11个百分点,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各级各部门坚持政府统筹、县场运作、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全力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农村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县100%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拥有商品房的农户达到3542户,占全部农户的14.71%,水平高于全省。有26.27%的农户住房为砖混结构,比2006年提高20.57个百分点;6.63%的农户住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比2006年提高4.66个百分点;63.4%的农户住房为砖(石)木结构,比2006年下降8.24个百分点;3.14%的农户住房为竹草土坯结构,比2006年下降19.95个百分点。

饮用水更加安全卫生。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持续推进,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显著改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县有2.32万农户饮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全部农户比重的96.51%,比2006年提高95.71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应用更加广泛。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农户使用能源更加清洁,生活方式逐渐向绿色生态方向转变。2016年全县农户做饭取暖主要使用煤的农户占97.07%,比2006年提高36.76个百分点,主要使用电的农户占19.13%,比2006年提高19.09个百分点;主要使用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农户占6.00%,比2006年提高4.71个百分点。主要使用柴草的农户占46.64%,比2006年下降了13.67个百分点。

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县每百户拥有小汽车23辆,比2006年增加20辆;拥有摩托车和电瓶车129辆,比2006年增加51辆;拥有彩色电视机107台,增加14台;拥有电脑25台,增加 23台;拥有手机258部, 增加188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从总体上看,农业基础薄弱是“四化”的短板、农村发展滞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乡村较为突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擘画了“三农”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政治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定向,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力争农村全面建设迈出更大步伐,在新起点上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瓜州做出新贡献。

祝福文案
志愿技巧
网名昵称
祝福的话
心情文案
经典语录
故事人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