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瓜州县深入贯彻省市关于稳增长、保态势、促提升的各种举措,制定县级领导分包企业制度,以企业帮扶为抓手,稳定工业经济运行形势,精准发力、务实求进,保障了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有升。上半年,瓜州县工业实现增加值9.4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同比上升18.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上升2.7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二.
一、工业生产基本情况
上半年,瓜州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74亿元,同比增长18.3%,较一季度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当月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同比下降21.3%。
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7.2亿元,同比增长20.6%,高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3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8.5%。
从企业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1亿元,同比增长13.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9%;私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0.37亿元,同比增长1.1倍;非公有工业完成增加值1.67亿元,同比增长4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9.1%。
从行业看,采矿业实现增加值0.74亿元,同比增长77.7%;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49亿元,同比增长98.1%;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增加值7.5亿元,同比增长11.3%,较一季度上升6.4个百分点,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5.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上半年,瓜州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23.8%,较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2.4亿元,增长5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22.1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80.2%,同比增长16.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2.1亿元,增长1.04倍;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实现0.58亿元,同比增长1639.4%;金属制品业0.2亿元,同比增长3149.8%。
资金周转稍有缓慢。上半年,瓜州县规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总计99.9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63.2亿元,同比增长37.1%,占全部流动资产的63.2%,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205.8天,同比增加20天。
利润总额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亿元,同比增加3.7亿元。利润增长的来源主要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实现利润5.5亿元,同比净增3.9亿元;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3.4亿元,同比净增3.1亿元;从企业类型看:国有控股实现利润4.6亿元,同比净增3.3亿元,同比增长2.5倍;外商控股0.2亿元,同比增长12.8%。
工业经济运行效益回暖。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3.2%,同比降低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20.74元,同比下降6.95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62.74元,同比减少4.67元。
工业用电量大幅上升,企业生产预期增强。上半年瓜州县规上工业用电5.1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7.3%,同比增长74%。规上工业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业企业生产预期的增强,前期稳增长各项措施效果有序释放,为下半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提振了信心。
二、存在的问题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新能源企业占比大,工业增长动力单一。2019年规上工业企业41户,其中30户为新能源企业,占到规上工业的73.2%。在规上工业增加值中新能源占比85.9%,非能源规上工业企业占比14.1%。新能源发展略有波动,会造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速大幅度变化。
2、新能源企业不可预测因素较多,影响全县工业增加值稳定增长。经预测,今年风质、风速变化较多,存在一定不稳定性,这一因素会导致新能源产值、增加值减少。且新能源发电企业上网电量中,直购电交易电量占到了总上网电量的60%以上,平均电费结算价格为0.37元/度,同比增长0.7%。
3、从企业景气调查情况反映,部分矿山企业由于前期矿产品价格低迷、环评未验收,导致企业生产不稳定,现在虽有铁球团价格回暖,但企业仍因原矿短缺、资金不足、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企业“升规”难度增大。
三、几点建议
1、积极培育成长型工业企业,夯实工业发展后劲。行业主管部门要对达到规上工业标准的工业企业进行跟踪,督促企业尽快申报纳入规上工业名录库;对已建成但尚未实际投产运营的企业,安排专人负责,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尽快生产,以此带动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发展。要筛选一部分发展前景好,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加强对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持,争取早日培育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断壮大全县规上工业经济规模。
2、加强部门沟通协作,积极推进新能源电力内销外送。以国家增量配电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配售电项目进展,帮助企业早日取得业务牌照开展业务,理清输配电价成本,降低企业用电价格,为高载能产业提供电价支持。同时,积极尝试引进风、光电储能配套项目,弥补光伏发电、风能发电波动性和间歇性的问题,保证电网系统安全运行,为新能源供电提供有力保障。
3、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认真做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运行动态监测预警,全面掌握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生产运行,行业主管部门研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确保工业经济运行稳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