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灵驿站,专业知识网站!
当前位置: 心灵驿站> 酒泉> 瓜州>>瓜州县2019年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简析

瓜州县2019年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简析

发布时间:2025-10-20 17:34   文章来源:瓜州县人民政府网   阅读量:9212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年以来,瓜州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绿色生态产业为重点,全面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持续推进“321”富民工程,聚力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坚持“建大基地、树大品牌、育大龙头、占大市场”的发展思路,着力调结构、提品质、拓销路,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保持稳步增长,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53元,同比增长8.9%。

一、农村居民收入基本情况

据一体化住户季报资料显示,上半年,瓜州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7元,人均增加353元,增长8.9%,其中:工资性收入1553.74元,人均增加129.86元,增长9.12%,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36.8%,拉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3个百分点;经营性净收入人均1573.96元,人均增加111.3元,增长7.61%,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31.5%,拉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8个百分点;财产净收入人均-31.03元,人均增加0.85元,增长2.67%,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0.2%,拉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0.02个百分点;转移性净收入1220.45元,人均增加110.81元,增长9.99%,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31.4%,拉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8百分点。

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戈壁农业发展迅速

1.今年以来,瓜州县气候条件较为适宜,各乡镇土壤墒情、日照、温度适宜,农村居民春耕备耕充分、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充足,农业产业实施、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县种植业总体上呈较好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67.4万亩,比上年增加7.14万亩,增长11.8%。种植业得到了稳步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全县上半年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67.4万亩,比上年增加7.14万亩,增长11.8%。其中蔬菜面积1.87万亩,增长21.12%,瓜果及香料面积9.09万亩,增长1.35倍,中药材面积22.66万亩,增长62.9%。

截至目前,全县发展以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养殖圈舍为主的戈壁农业面积累计达到14837亩,其中:戈壁设施种植面积9337亩占到戈壁农业总面积的63%;戈壁设施养殖占地面积5500亩,占到戈壁农业总面积的37%。注重发挥现有产业示范园区带动效应,以广至乡、梁湖乡、西湖镇 、南岔镇为核心,辐射带动腰站子镇、沙河乡、双塔镇等乡镇大力发展戈壁农业,精心打造戈壁农业园区,力争把瓜州打造为河西地区戈壁农业发展的“新高地”。打造出了一批优质特色新产品,如广至乡“流星雨”瓜、梁湖乡“人参果”“羊肚菌”、西湖镇“黑木耳”等等。上半年戈壁设施收入达到5907.6万元,人均增加651元。

(二)惠农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强

1.及时发放棉花补贴资金。上半年发放2017年第二批中央棉花补贴,发放补贴1368万元,综合各植棉乡镇核实汇总上报的棉花实际种植面积242572.42亩,确定补贴标准为种植棉花100亩以上(含100亩)70元/亩,100亩(不含100亩)以下55.42元/亩,确定补贴标准为101.57元/亩。户均收入增加1500元、人均增加400元。

2.加大农业龙头培育力度。目前全县共有农产品种植及加工企业49家。其中,从事蜜瓜、中药材、果蔬、草食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的企业有26家瓜州县立林生态、昊泰生物、龙麒生物、鑫诺甘草、金兴棉业等5家企业获得省级龙头企业称号,甘肃丰阳、吉福星、青林、亿得生物、兴元沙产业、红绿宝、良源种畜、宜春商贸等8家企业获得市级龙头企业称号。目前,瓜州县已推荐甘肃丰阳农业、良源种畜禽、红绿宝等3家公司申报甘肃省第十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瓜州县龙头企业、示范性合作社产值达到15730.54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5%,人均增加可支配收入1732元。

3.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总揽,以市县重点工作为引领,每年都制定农业扶持奖补政策,仅2018年瓜州县农业产业化奖补资金2036.55万元, 2019年制定的“一企一策” “一社一制”扶持政策和《瓜州县2019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扶持办法》,将持续向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倾斜,不断增强企业、合作社竞争力、影响力,壮大发展规模,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

4.加大劳务输转力度,促使农村居民农闲务工。针对上半年农村居民农闲时间较多,引导农村居民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主要表现为家庭外出从业人员寄回带回收入514.72元,增长53.58%;报销医疗费338.27元,增长1.1倍;现金政策性惠农补贴265.76元,增长3.04倍。使转移性净收入增长幅度加大。

(三)现代化养殖助力农民增收

1.畜禽养殖量稳步增加。上半年全县肉猪出栏9943头,比去年同期增加543头,同比增长5.8%;肉猪期末存栏11126头,比去年同期减少1875头,同比下降14.4%。肉羊出栏116103只,比去年同期增加6443只,同比增长5.9%;肉羊期末存栏327160只,比去年同期增加27082只,同比增长9%。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1732头,比去年同期增加106头,同比增长6.5%;期末大牲畜存栏14968头,比去年同期增加3217头,同比增长27.4%。

2.设施养殖产业持续增长。全县设施养殖产业朝着循环低碳的绿色产业方向健康发展。近年来瓜州县草食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各乡镇草食畜牧业发展坚持规模养殖户饲养与农户散养相结合、扩大养殖户养殖数量与畜禽育肥增效相结合促使全县养殖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规模养殖场达到115个,其中修建集中人畜分离型标准化养殖小区52个,带动农户285户,全县牛羊养殖户达到9650户,占到养畜户的45.5%。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利因素:

1.农资价格上涨,种养成本增加。上半年,农户进行生产备耕,磷肥、复合肥、饲料源(苜蓿)等农资(产品)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5%-10%,造成农户购买农资投入增加。受2018年农业经济下滑影响,部分农民自筹资金依靠银行贷款,贷款利息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

2.上半年农村居民农产品出售较少,农民增收没有主体产业支撑,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没有大的经济效益。

3.种植业增收空间小。上半年农业收入主要集中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方面,其他优势产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小。

4.新技术应用程度不高。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较慢,特色产业发展上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技术,仍处于粗放型生产技术层面上。加之缺少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资料和产品质量的监督机制,农民文化程度整体不高,使用新技术的能力还比较弱,导致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市场占有份额小。

四、建议和对策:

1.抓好农资市场监管加大农资监管力度。强化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严防冲击农资市场价格行情的行为,确保农资价格市场秩序健康稳定。针对目前农资市场价格波动,相关监管和调控部门应及时监测,充分运用各种调控手段,进一步加大对农资价格干预力度,确保农资价格稳定,有效降低农民生产成本。

2.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创造多方就业机遇一是有关部门要及时搜集用工信息,增加各类劳动技能培训的频次,可以根据各乡镇周边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举办一些针对性强、培训周期短的技能培训。二是要加强多方就业创收在农村地区宣传力度,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农民参劳动技能培训,在农闲时期增加务工收入

3.大力发展戈壁农业,拓宽增收渠道。着力抓好蜜瓜、蔬菜、中药材产业、新型戈壁农业、现代化设施农业的提质增效和丰产增收,持续扩大大牲畜产业规模。充分利用县域戈壁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戈壁农业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补助,全力推动全县戈壁农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解决种植业增收空间小的问题。

4.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确保农业增产增收。一是围绕蜜瓜、果蔬、中药材、牛羊等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全力做好特色产业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努力培养科学化、现代化的种养殖方式,加强现代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全县特色产业的推进力度,二是大力推进人才强农、科技兴农战略,多渠道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强化农民农业科技培训,着力培育特色新技术种养业能手、产业带头人和大场大户。努力开拓农民增收的新途径,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祝福文案
志愿技巧
网名昵称
祝福的话
心情文案
经典语录
故事人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