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酒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解决现退役军人困难问题作为支持国防和改革强军的重要职责,在拓宽现退役军人“后路”、巩固“后院”、扶持“后代”健康成长上下功夫、出实招,强化政策支撑、资源配置、资金保障,创新工作思路方法,有效维护了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一是拓宽现退役军人“后路”。细化国务院、省委、市政府相关政策,结合酒泉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优抚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酒泉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实施意见》,全力保障退役军人安置、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保障等工作力度,支持退役军人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两年来,接收计划安置转业干部40人,士官23人,安置率100%;接收自主择业退役军官146人,退役士兵913人,无军籍职工34人;培训退役军人1760人,培训率92%。采取提供创业基地、优惠政策减免、小额担保资金扶持等形式,支持引导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自主创业,使568名退役军人成为了“扶创”活动带头人。创新实践,打破户籍壁垒,建立了城乡一体化兵役优待制度,为2040名退役士兵发放兵役优待补助金4732.6万元。为736名重点优抚对象、复员干部和“两参”人员解决生活、住房、医疗等经费2226万元。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347名集体退休职工养老保险纳入全市社保范围,使基地退休职工按时领到了养老金,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是巩固现退役军人“后院”。把军属随调随迁就业作为稳定军心支持国防建设的重要举措,对符合随调随迁条件的随军家属,依据政策规定限时办结,保障现役军人家属依法享受各项就业权益。依法为随军家属子女落户355人,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就业330人。多方筹措资金,对肃州区内300名符合条件的部队随军家属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120元。为解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空军实验基地随军家属就业难问题,专门设立公益性岗位500个,每年提供岗位补贴882万元,实现了两大基地随军家属就业托底保障。同时,市人才交流中心常年为随军家属应聘开辟“绿色通道”,在专场招聘会和日常招聘活动中设立随军家属应聘专区,做到了随时登记、及时推荐、优先配岗。
三是扶持现退役军人“后代”成长。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就近入学、随父母调动转学等方面为现退役军人子女大开绿灯,尤其对驻边远艰苦地区的现退役军人子女教育给予政策倾斜,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空军实验基地学校纳入地方教育体系,市财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安排预算资金260多万元,为两大基地学校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为两大基地争取薄弱学校标准化改造专项资金1200万元,促进了基地子女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两年来,全市共接收现退役军人子女入(转)学入托335人,做到了让孩子如愿如意,家长满意放心。
上一篇 : 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