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灵驿站,专业知识网站!
当前位置: 心灵驿站> 酒泉> 肃州>> 抗击疫情丨父亲病逝两天后,卢娟丽含泪返岗 “爸爸,请以另一种方式陪我战斗”

抗击疫情丨父亲病逝两天后,卢娟丽含泪返岗 “爸爸,请以另一种方式陪我战斗”

发布时间:2025-10-27 19:51   文章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9180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

穿上隔离服,戴上护目镜,没有人能看清她的脸,包括她年轻的脸上不易觉察的悲伤。父亲病逝,疫情当前,卢娟丽强忍悲痛,奔赴属于疾控人的战场。

父亲的临终嘱托:一生平安

卢娟丽出生于1995年。半年前,毕业于海南医学院的她,成为肃州区疾控中心一员。忙碌的工作之外,卢娟丽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照顾患有严重矽肺病的父亲。父亲几乎每隔一个月就要住一次院,多次被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但生性坚强乐观的父亲都挺了过来,而这一次,父亲却没有挺住。

因为突发的疫情,卢娟丽取消了春节假期。农历大年三十下午下班后,她赶回了家中。一间只有15平方米的出租屋是父女二人相依为命的地方。她给父亲做了合口的年夜饭。父亲精神状态很不错,还唱了一段秦腔。父女俩一起贴了对联和窗花,狭小的出租房顿时有了年的味道。

农历正月初一卢娟丽值班。初二早晨,她赶到市卫健委参加了全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视频会。开会期间,她接到父亲的电话:“闺女,我今天感觉不太舒服……”父亲的病是老病,卢娟丽并没有过多担心。

开完会已是中午12时,卢娟丽赶回家,看到父亲浑身不停地冒着虚汗。她快速找来毛巾,替父亲把汗擦干,立即把父亲送往了市人民医院。父亲的呼吸越来越弱,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对女儿说:“风平浪静、一帆风顺、一生平安。”当天22时30分,父亲与世长辞。

带着父亲上学的女孩

卢娟丽3岁那年,一家人从定西老家搬到了肃州区下河清五坝林场。10岁那年,父母离异,为了供她上学,父亲把她托给三叔照顾,去当了铁矿工人。从那时起,他患上了矽肺病。2012年,父亲的病越来越重,不得已离开了铁矿,在酒泉城区租下了一间简易的平房,一边收废品供她上学,一边照顾她的生活。

“父亲性格很好,对人也很友好,每次收到还能有点用的东西,就拿去送给邻居,时间一长,大家都很喜欢他。”提起父亲生前的一些事,卢娟丽含着泪笑了。

卢娟丽一直是父亲的骄傲。从农村走到大城市,上了医学院,一路走来,她品学兼优,这让父亲打心里为女儿骄傲。

为了减轻父亲的压力,懂事的卢娟丽从大一开始就利用课余时间去学生食堂当钟点工,每个月不但省下了伙食费,还能挣到700元工资。

大学期间,卢娟丽学的是预防医学,还参加过登革热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消杀工作。从大二开始,她就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了海口市龙华区帮邦青年志愿者社会服务中心,并逐渐成长为负责人,利用节假日带领志愿者开展健康宣教活动,为公众普及健康知识。

大四那年冬天,为了让父亲养病,卢娟丽用自己的奖学金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简易的房子,将父亲接到了海南,陪着父亲去看了大海。沐浴着亚热带丰沛的阳光,迎着海风,父亲的病情明显好转,脸上的浮肿消退了,药也停了。

卢娟丽看着父亲的病情一天天好转,打算毕业后留在海南,但是父亲非常思念家乡的亲朋好友。为了父亲,卢娟丽选择了回酒泉。

艰苦的生活给了她坚韧的性格

高三那年,厄运差点降临。当时卢娟丽和父亲利用中秋节假期,一人骑着一辆三轮摩托车去废品收购站卖废品,途中,父亲担心她的安全,就让她把骑的机动三轮摩托车停在路边,换骑他的电动三轮摩托车。正在换骑时,一辆大卡车开了过来。她眼前一黑,就昏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她和父亲都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受了轻伤,锁骨骨折,面部缝了针,而父亲受了重伤,右侧大腿股骨骨折。肇事司机赔付了9万元用于父女二人的医疗费用,这笔钱的大部分在一年后成为她上大学的费用。

卢娟丽比父亲早两个月出院。出院后,她迅速投入到高三紧张的复习中,放学后,还要赶到医院给父亲送饭。这场车祸让父亲的一条腿落下残疾,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他为了尽快康复,每天很早就起床锻炼,经过几个月的坚持,有了一定好转。“父亲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我,在困难面前不认输、不退缩,就像现在,疫情当前,作为疾控人,我应该冲在最前面。”卢娟丽说。

这些天,不管是身穿隔离服去做流行病学调查,还是加班结束走夜路,卢娟丽总是感到安心。她说:“我总感觉爸爸其实没有走远,他生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现在,他也一定会在我看不见的地方,陪我一起战斗,疫情不退,我也将坚守到底。”

本报记者 陈 燕

祝福文案
志愿技巧
网名昵称
祝福的话
心情文案
经典语录
故事人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