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灵驿站,专业知识网站!
当前位置: 心灵驿站> 酒泉> 瓜州>>2019年瓜州县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19年瓜州县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发布时间:2025-06-29 19:25   文章来源:瓜州县人民政府网   阅读量:8860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2019年,瓜州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强力推进戈壁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着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农民收入实现持续稳步增长。

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2019年瓜州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6元,比上年增加1556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从总量看,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低于全国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全市1.5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2019年全国、全省、酒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6021元、9629元、18609元,总量比酒泉市少503元,比全国、全省增2085元和8477元。

2019年全年瓜州县农村居民收入构成表(农村)

指 标

2019

2018

增减

增速

构成(%)

贡献率(%)

拉动率(%)

可支配收入

18106.27

16549.91

1556.36

9.40%

100

100

一、工资性收入

3077.72

2830.78

246.94

8.72%

17.0

15.9

1.5

二、经营净收入

12960.68

11864.65

1096.03

9.24%

71.6

70.4

6.6

三、财产净收入

-126.05

-135.99

9.94

7.31%

-0.7

0.6

0.1

四、转移净收入

2193.92

1990.48

203.44

10.22%

12.1

13.1

1.2

1、工资性收入增长8.72%。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078元,同比增长8.72%,占可支配收入的17%,对可支配收入贡献率15.9%,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5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尤其是棚户区改造、城市老旧楼房改造、设施农牧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加快实施等,使本地用工需求增加、工价上涨。受设施农业、制种、棉花、中药材对劳动力的需求旺盛影响,本地农业务工收入同比增长31.9%。全县劳务输转人数2.8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3亿元。加之本地务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助推务工人员收入稳中有增。

2、经营净收入增长9.24%。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12961元,同比增长9.24%,占可支配收入的71.6%,对可支配收入贡献率70.4%,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6.6个百分点。一是戈壁农业规模逐步扩增,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发展以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养殖圈舍为主的“戈壁农业”面积累计17263亩,注重发挥现有产业示范园区带动效应,戈壁农业规模逐步扩增,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二是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0.58万亩,比上年增加7.7万亩,增长12.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3万亩,比上年减少3.38万亩,下降31.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3.12万亩,比上年增加5.82万亩,增长12.3%;其中:棉花种植面积17.73万亩,比上年减少2.17万亩,下降10.9%,油料种植面积4.59万亩,比上年减少5万亩,下降52.2%,中药材播种面积达21.7万亩,比上年增加7.8万亩,增长55.78%。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0.2万亩,比上年增加5.39万亩,增长1.12倍。三是主要农畜产品价格上涨和畜禽出栏增加促农增收。牛出栏0.32万头,增幅7.7%;羊出栏26.58万只,增幅7%;家禽12万只,增幅3.4%。调查显示,生猪价格20元/公斤,同比上涨53.8%;肉羊价格30元/公斤,上涨25%;肉牛价格29元/公斤,同比持平;鸡价格18.3元/公斤,同比增长10.9%;鸡蛋价格12元/公斤,上涨5.26%。农畜产品价格上涨、畜禽出栏增加带动2019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

3、财产净收入增长6.13%。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净收入比上年增加9.94元,同比增长7.31%,对可支配收入贡献率0.6%,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1个百分点。主要是农民理财产品、储蓄性保险收益、出租农业机械收益和转让土地经营权收益增加等带动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

4、转移净收入增长10.22%。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194元,同比增长10.22%,对可支配收入贡献率13.1%,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一是社保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村居民基本养老金每人月增18-28元。二是发放了棉花价格政策补贴,农村居民在外打工恢复增长,寄带回收入增加,三是个人缴纳所得税门槛的提高和减免政策的落实,减少了转移性支出,使转移性净收入增加。

(二)消费支出情况

2020年瓜州县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构成

项目

2020

2019

增 幅

构成(%)

消费支出

11173.54

10295.97

8.52%

100

1、食品烟酒

3362.86

2743.91

22.56%

30.1

2、衣着

545.34

479.05

13.84%

4.9

3、居住

1785.88

1870.5

-4.52%

16

4、生活用品及服务

546.10

688.79

-20.72%

4.9

5、交通通信

2108.22

1898.96

11.02%

18.9

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1166.24

749.44

11.81%

10.4

7、医疗保健

1446.28

1043.02

3.99%

12.9

8、其他商品和服务

212.611

180.93

17.51%

1.9

二、农村居民收入增收制约因素

2019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但是农民增收制约因素日益凸现,持续增收任重道远。

一是经营收入增长难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经营性收入是农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2019年,瓜州县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71.6%,但增速比可支配收入低0.1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瓜州现代循环农业体系尚未健全,农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在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中间投入增多的情况下,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受到挤压。加之,全县农业产销为主的中药材和瓜菜等设施农业缺乏精深加工技术,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使得农民经常受到农产品价格不稳定、产量不确定等因素影响,制约农民持续增收。

二是工资收入即将进入瓶颈期,增势趋缓。近几年,随着劳务输转力度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加大以及特色产业、设施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农村居民就业创造诸多机会,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成为农民收入的亮点。但随着劳务输转的持续推进,具备务工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基本外出,外出务工人数持续增长受限;其次,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投资增速下降、企业开工不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导致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受到制约。工资收入增长支撑难度加大,增势减缓。

三是财产收入量小渠道窄,增收难度大。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绝对量小、占比低,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较小。长期以来,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渠道有限,受资金少、投资渠道少,加之近两年土地经营收益收窄,土地规模经营户流转土地减缓,租地金额下降,大型机械租赁收益受阻等因素,使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增长有难度。

四是转移性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当前国家涉农补贴范围逐渐趋于稳定,在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继续以直接补贴等形式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压力增加。

三、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建议

(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加快发展戈壁农业。通过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多方参与的方式,加快发展节水型、智能化、信息化戈壁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着力抓好蜜瓜、蔬菜、中药材产业的提质增效和丰产增收,持续扩大驴产业规模。充分利用县域戈壁资源优势,抢抓省上加快发展河西戈壁农业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定向补助、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倾斜性扶持政策,全力推动全县戈壁农业发展,力争把瓜州打造成为河西地区戈壁农业发展的“新高地”。二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优质、高效、安全”的原则,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主要向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调整,促进农业从数量扩张向品质提升、质效并重转变,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业供给成本,充分发挥农业对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四是继续完善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机衔接。

(二)强化农产品营销,稳定农产品价格。一是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推动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县乡便民市场交易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二是加强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强化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市场意识和农业领域市场营销,深化产销对接,组织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和农民增收贡献率,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靠“卖得好”带动倒逼“种得更好”。三是稳定农产品价格,降低价格大幅波动影响农民增收的风险。四是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工作,降低生产风险,提振持续增收的信心。

(三)加快推动农民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农民创业作为新的收入增长点来抓,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搭建创业平台,加强创业培训,强化指导服务,培育典型群体,加大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创业成功率。鼓励扶持农民自主创业、返乡创业、联合创业,拓宽农民创业空间,提高创业农民的比重。坚持内部转移与外部输出相结合,重点在提高技能和择业能力、搞好转移服务等方面下功夫,组织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不断增加务工收入。

(四)继续落实惠民富民政策。继续加强对各类惠民富民政策落实的监督,保持惠农政策的持续性,引导非农经济要素流向农村,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完善和落实综合补贴、风险补偿等政策落实,促进农民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

祝福文案
志愿技巧
网名昵称
祝福的话
心情文案
经典语录
故事人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