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始终坚持“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创新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全力巩固禁毒斗争工作成果,确保了禁毒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为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部署的推进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狠抓机制建设,强化禁毒工作制度保障。瓜州县始终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坚持把禁毒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夯实禁毒工作基层基础。一是健全领导机构。县上成立了禁毒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人员,靠实了工作职责,有效加强了对禁毒工作的统筹协调。二是强化目标考核。将禁毒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当中,明确目标责任,细化考核办法,确保禁毒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完善责任体系。明确禁毒工作专职人员负责,层层签定禁毒工作责任书,切实将禁毒工作责任到人。四是创新工作模式。将涉毒人员和禁毒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发挥网格管理的体系优势,变过去禁毒工作由专职人员单打独斗为所有网格管理人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不断完善禁毒工作体制机制,有效促进全县禁毒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轨道。
2.深入开展宣传教育,筑牢禁毒思想防线。毒品工作重在防范,防范工作重在宣传。我们坚持抓禁毒宣传教育不放松,有效增强了全县广大居民的防范意识,筑牢了拒毒防毒的思想防线。一是注重抓宣传载体。以“不让毒品进单位”、“不让毒品进我家”、禁毒工作“六进”以及“无毒社会”创建为载体,全方位广覆盖的开展禁毒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居民群众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二是注重抓时间节点。抢抓传统节日和群众文化活动等时间节点,融入禁毒宣传内容,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快板、有奖问答等形式,提高群众支持和参与禁毒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注重抓形式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宣传模式,更加注重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通过党建信息网、民间文艺作品创作、民情qq群互动交流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扩大了社会覆盖面。四是注重抓特殊行业。定期组织全县网吧、ktv、宾馆、酒店等娱乐场所经营业主进行培训教育,增强其防毒拒毒的自觉意识,促使其主动参与禁毒工作。五是注重抓重点人群。针对青少年社会阅历浅,认知能力差,易成为涉毒犯罪重点人群的实际,全面启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与城区各学校联合,紧扣“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开展签名、演讲等活动,让在校学生充分认识毒品危害。同时,针对学生在假期的教育缺失,利用“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活动载体,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禁毒知识教育,加强对毒品的认识和分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的意识,收到了较好效果。六是注重抓阵地建设。创新设置社区禁毒教育基地,扩大宣传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参观、签名人数累计达3000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3.打控多措并举,坚决遏制毒品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管控,全力治理涉毒犯罪衍生的社会问题,努力降低危害程度。一是对涉毒人员进行建档管理。对涉毒人员建立帮教档案,将所有涉毒人员帮教措施、活动记录和帮教责任书等全部进行规范管理,确保了将涉毒人员全部纳入管控视野。二是严格落实“五位一体”帮教措施。按照镇、社区、网格、派出所和家庭“五位一体”抓帮教的原则,与社区康复和社区戒毒人员家属签订协议,对帮教对象做到五知(即:知基本情况、知社会主要交往范围、知家庭经济状况、知现实思想状况、知异常活动时间和方向),严格落实一月一家访、按时尿检措施,帮助涉毒人员从心理上摆脱对毒品的依赖,减少复吸现象发生。三是对社区涉毒人员进行跟踪监管动态管理。通过每月开展情报交流、毒情排查等措施,实施对吸毒人员的跟踪管理,基本杜绝了吸毒人员失控问题。四是把打击新型毒品犯罪活动与整治公共场所结合起来。定期会同公安、城管、文化、工商等部门,对公共场所和娱乐场所进行重点排查,有力压缩了涉毒犯罪行为的滋生空间。
4.尽心竭力帮扶,真情感召吸毒人员回归社会。按照“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戒毒,关怀救助”的原则,根据吸毒人员的个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提高了转化效益。一是从生活上给予关心。对进入社区的戒毒人员,如果家庭一时难以接纳,社区主动帮助其解决临时住宿、落实低保并给予生活救助,防止其因生活困难被贩毒人员拉拢重蹈覆辙。二是从亲情上给予关怀。不厌其烦深入吸毒人员家中,耐心劝说家庭成员不计前嫌,用亲情感化的方式帮助吸毒人员意识到毒品对家庭的伤害,树立戒除毒品的信心。三是从就业上给予扶持。利用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的契机,将戒毒人员纳入培训计划,教会其一计之长,增强谋生能力,防止重操旧业。同时,在企业招聘、公益性岗位设立、个人自主创业等过程给予推荐和扶持,通过自食其力自谋出路逐渐切断对毒品的生存依赖。
上一篇 : 瓜州县“四办”改革改出政务服务新气象
下一篇 : 瓜州县中医院建设项目-室外工程资格预审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