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市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阶段,传统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制度供给成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玉门市通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湿地效应、溢出效应、乘数效应,对冲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优化营商环境要落实落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以钉钉子精神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玉门市通纳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水上世界项目负责人 冒红卫:“从8月1号开始咨询办理相关的施工许可证,8月15号我们正式提交相关资料,8月26号我们就完成了施工许可证的办理,感觉效率还是不错的。” 冒红卫此番感受并非空穴来风。他负责的玉门市水上世界建设项目,在各项前期手续办理过程中,只需要到一个窗口、提交一套资料,期间所缺资料只需信用承诺在领证时补齐;同时,在项目审批过程中,玉门市民中心组建的一站式“VIP服务团队”,还为他提供土地、规划、环保、安全、消防、施工许可等交办帮办代办服务、并联审批和容缺审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所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 玉门市住建局驻市民中心首席代表 付红岩:“我们可以直接就告诉他,准备什么样的资料,可以满足要素的需要,这样的话直奔审批的要害,就压缩了很多时间。 ” 玉门市自然资源局驻市民中心首席代表 段志刚:“尽量把项目用地审批前或者是施工前,所有的地勘、规划包括个中介机构的设计方案编制、施工图的设计等提前做好,用地手续一旦到手,我们即可进行开工。” 玉门市发改局局长 鲁强:“我们将三个园区的环评、节能、水保等10个方面完成了区域性集中评价,全部运用在这个项目的审批过程当中,今年以来共有62个项目共享区域评价的成果,办理事项552项,平均为每个项目落地节约办理时间40个工作日左右。” 优化营商环境,不单要纵向比、跟自己比,更要横向比、跟别人比,才能显示制度供给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玉门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 荆花:“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完全落实了‘三集中三到位’措施,就是把所有涉及到企业和群众需要到政府办理的事项,适合进入大厅的事项全部集中到我们市民中心,实现了一处跑,并且实现了线上线下大厅同步办理、评价等查询功能。同时,我们常态化落实‘四减一容缺’措施。” 中共玉门市委书记 胡志勇:“主要通过不断压缩利民利企时限,现在我们像企业开办时间,已经压缩到了一个工作日,像工程建设领域,我们已经实现了从项目的审批到最后验收在70个工作日内能够完成一个闭环循环。” 2017年以来,玉门市以制度改革牵引行政服务流程再造,最大限度集成政务资源、释放体制活力,推动形成深度关联、跨界融合、开放协同、利他共生的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按照法治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原则,牢固树立系统化思维再造流程,逐条逐项比照分析,一项一项改进提升,在减材料、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限上加强探索、持续突破,提高全程网办率,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整体质效,倾力打造让企业家投资放心、发展安心、创业顺心的优质营商环境和“玉门最暖心”营商服务品牌。 玉门市通纳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水上世界项目负责人 冒红卫:“我们感觉这个效率还是蛮高的,尤其对企业在时间或直接成本上面,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玉门首航节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车间主任孙彦云:“玉门整体营商环境,相对于其他地区,还是比较好的、比较和谐。” 今年,玉门市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0条措施,在去年基础上又减少办事材料101项、减少办事环节52项、减少办理事项282项,全面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压缩审批流程和时间,压减合并生产许可种类,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最短35个工作日,最长不超过70个工作日即可办结,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激发。截止11月,玉门市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8.51亿元,增长51.74%,其中,省外到位资金73.11亿元,增长92.19%;年初确定实施的125个重点项目,开工118个,开工率达到94%,前三季度拉动酒泉市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为酒泉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