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灵驿站,专业知识网站!
当前位置: 心灵驿站> 酒泉> 瓜州>>消费品市场活跃兴旺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40年瓜州县消费品市场发展成就

消费品市场活跃兴旺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40年瓜州县消费品市场发展成就

发布时间:2025-10-24 15:26   文章来源:瓜州县人民政府网   阅读量:6944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瓜州县经济快速发展,消费品市场规模由小变大,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模式日新月异,商品种类丰富多样,消费新动能快速成长,网络消费快速增长,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

一、消费品市场发展历程

  消费品市场经历了起步、飞跃、发展、转型升级四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79-1989)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严重匮乏,基本物资需要凭票供应。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国家缩小计划商品范围,允许社会其它经济兴办批发零售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对大型餐饮服务企业全面推行经营责任制。1985年我国商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取消了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结束了30多年来对主要农产品统得过多、管得过死、价格偏低的局面,恢复了农产品的商品属性,扩大了市场调节范围,商贸流通领域从政府主导调控向市场经济宏观调控跨越。1986年瓜州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184万元,消费品市场实现快速发展,起步十年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9年的不足千万元增加到1989年的2176万元,增长了2倍,年均增长3%。

  (二)飞跃阶段(1990-2000)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瓜州县开始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逐步形成总体开放格局。过去商品集中统一管理的流通格局被打破,消费市场体系初建框架,生产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填补了生产资料市场的“空白”,非国有经济商业异军突起、打破了公有商业的“一统天下”。1998年,除粮食、棉花、烟草、盐等少数消费品实行国家定购、国家委托收购、国有公司专营外,其余消费品已全部放开,基本没有短缺和紧俏商品,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根本转变,形成了全面开放的商品市场体系。成长十年间,瓜州县消费品市场发展迅速,200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亿元,是1990年的11倍,年均增长33%。

  (三)发展阶段(2001-2012)

  2001年11月,中国成功加入wto,瓜州县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等宏观调控政策,在流通领域展开了全方位改革,大力发展商品流通市场,完善市场功能,提升市场档次,积极引进现代流通方式,商品流通业迎来了持续、稳定、全面的增长阶段。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商品规模不断扩增,市场软硬件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种类繁多、品种丰富、琳琅满目的商品进入千家万户,极大的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生活需求。高档消费、假日消费、绿色消费,生活的富足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演绎着新一轮的消费升级,推动消费品市场加速发展。201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3亿元,是2001年的4.5倍,年均增长15%。

  (四)转型升级阶段(2013-2017)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持改革开放路线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经济发展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国家更是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瓜州县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实施一系列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措施,商业实体经济融合线上线下优势,发展多渠道、多元化经营,消费品市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稳中向好。201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3.7亿元,年均增长10%。

二、消费品市场发展变化

  (一)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商品生产的能力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大众日用商品短缺,鲜鱼、蔬菜、烟酒、单车、手表、缝纫机及家用电器等凭票供应。1983年,我国取消了延续数十年之久的布匹定量供应,紧接着食油、粮食的定量供应也于1985年和1992年前后取消,粮、棉、油定量供应票证的取消,意味着中国居民的基本生活品供应已告别了短缺。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商品物资短缺的局面得到改善,供求矛盾得到缓解,供求之间基本实现了平衡,为生产商之间和经营商之间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提供了契机。

  (二)流通主体由单元化向多元化转变

改革开放前,城乡市场国营商业一统天下,商品供应渠道单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放宽了工商管理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兴办商贸企业。随着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私有、外资、股份制企业等多种所有制贸易企业不断参与市场竞争,并利用其经营方式灵活、管理方式先进等优势,挤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流通领域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市场流通体系和商业机构建设不断完善,大经贸、大市场、大流通的开放型和多渠道的流通格局已经形成。2017年,瓜州县达到 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共有26户,其中:批发零售业有13户,住宿餐饮业有7户,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2家,大个体4户。

  (三)经营方式由单一向多种业态转变

改革开放前,商业业态仅有百货商店和副食品商店,餐饮业也只是以正餐为主,其他餐饮服务寥寥无几。改革开放以来,着力推进并深化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商品流通领域快速发展,商业企业经营形式发生巨大变革,彻底改变了以往传统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局面,新型流通业态较快发展,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消费品市场发展成就

  (一)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给消费市场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区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消费网络不断健全,城乡公共交通明显改善,城市商业中心的辐射范围有了显著的扩大。与此同时农村电子商务的不断推进,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乡消费市场共同繁荣、协调发展。至目前,全县各类集贸农贸市场已达15处。加盟农家店近300家,覆盖了100%的乡镇和95%的行政村,商品配送率达60%以上。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知名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从而做大做活全县消费品市场。

  (二)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层次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瓜州县消费品市场逐步向品种繁多、供给丰富发展,消费者在购物消费方面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消费结构由衣、食消费向住、行消费转移,并步入快速转型期。市场上名、优、特、新商品逐渐占居主导地位,名牌、品牌等新型商品成为消费的热点和主流,文化、通迅、娱乐等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逐步升温,用于改善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的住房装饰商品、家用电器、汽车等商品品种大量增加。以体现提升生活质量的汽车、通讯、与居住相关商品等为主的消费热点已形成,休闲旅游、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服务性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消费层次不断提升。

(三)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发展迅猛,据商务部门统计,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建成13个农村乡镇和2个城市电商服务站,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点65个(其中,扶贫办建设28个),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实现6个移民乡、34个移民村全覆盖,站点均能够按照省上制定的三级网络建设标准配全设施设备,普遍使用淘宝、58同城、有量、微商等平台在线上经销瓜州特产。注册纯电子商务企业22家,特产类网络经销商15家,企业宣传网站7家,电商平台2家。在科技部门的扶持下,全县建成众创空间2个。建成的电商服务站点在提供便民超市传统服务的基础上,手机缴费、车票预订、代购农耕用具等新型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实现了实体店与虚拟店融合发展,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为酒泉消费市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

消费需求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也是缓解经济剧烈波动的稳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品市场实现了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转变,作为链接生产和消费市场主体的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持续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消费驱动型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四、对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针对消费品市场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市场运行状况,要保持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发展,需要做好:一是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强其消费能力。二是改善购物环境,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农村市场潜力巨大,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在于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做好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四是整治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市场安全体系建设,严格市场管理,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不断实现消费品市场跨越式发展、历史性突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力推进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

祝福文案
志愿技巧
网名昵称
祝福的话
心情文案
经典语录
故事人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