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是指将财政预算安排的相关惠民惠农补贴资金,按照规定的补贴政策和标准,委托金融机构直接打入相关人员“一卡通”银行账户的支付方式。此项制度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便于相关部门监管,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到群众手中。当前,由于监督管理未能及时跟进等原因,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党和国家惠民惠农政策的落实,也侵犯了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强化“一卡通”使用管理刻不容缓,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完善。
一、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使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户多卡”、“一人多卡”现象普遍
近年来,一大批惠民惠农政策相继出台,民生领域资金投入持续加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随着惠民惠农资金越来越多,群众手中的卡也越来越多。甘肃省2008年实施的《关于推进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卡通发放管理的意见》规定“凡是直接兑现给农民的各项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均纳入“一册明、一卡通”发放范围,由财政部门集中专户管理,农村信用社通过一个存折统一发放,按时将补贴资金拨付兑现到位”。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规定落实。其原因在于,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涉及财政、民政、人社、教育、农牧、林业、残联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因各部门发放资金账户开户银行不同,在发放补贴资金时各部门均要求补助对象提供相对应的银行卡,造成同时享有多种补贴的群众“一户多卡”现象普遍,甚至出现同一部门不同类型补助资金发放至补贴对象不同银行卡的情况,“一卡通”变成了“麻烦卡”和“糊涂卡”,既未给群众带来便利,也增加了监管难度。
(二)审核发放存在监管漏洞
目前,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的审核发放还缺乏严格的监管管理机制。首先,资金监督主题责任未有效落实。财政部门普遍将补贴资金拨付至各主管部门和乡镇委托其兑付,主管部门对基层汇总上报的发放数据仅仅是形式上的审核。其次,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涉及的各个部门未形成统一的监管平台,补贴政策和标准、享受对象的基本情况等信息未共享互通,有的地方还存在通过“一卡通”向已死亡人员、财政供养人员等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发放补贴资金的情况。最后,关键环节未实现有效制约。部门和乡镇负责补助花名册制作、资料审核、报送银行代发数据等关键岗位没有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关键环节控制不足,加之,基层补贴资金信息录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农户姓名、身份证号码、“一卡通”卡号等关键信息未完全如实录入或核对,加大了资金管理使用风险。
(三)“一卡通”政策执行不到位
一些地方未严格执行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政策,未明确要求惠民惠农补贴资金需要通过“一卡通”发放,政策执行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个别还有采取现金支付或者转入他人银行账户代领等方式发放一卡通财政补贴资金,造成风险隐患和监管盲区。同时,在实际发放执行过程中,由于工作措施不得力,没有及时完成基础数据的调查核实,或者由于部分农户长期在外打工,没有及时获取补偿信息,或者身份证有误等因素,造成资金发放不及时或滞留,个别部门和单位未按时向群众兑付补贴资金,甚至还有随意变更发放周期,造成资金滞留的现象,影响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的时效性。其次,由于主管部门未严格把关,未明确要求金融代理机构发放程序,职责不清晰,金融机构在发放补贴资金时未严格按照规定填写惠民惠农补贴资金发放信息,“一卡通”摘要五花八门,随意变更或缩减项目资金名称,导致群众对所发补贴资金无法知晓详情。
(四)公示公开不到位
有些地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的审核发放未严格执行事前、事后“双公示”制度,补贴资金发放前未将补贴信息通过政务公开栏、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信息等方式进行公示公开,且公示公开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视公示总量和原则,疏于公示详细分配信息的问题,群众普遍不知晓应得补助的种类、标准、金额和补贴发放时间,加之农村信息相对闭塞,惠农政策来源单一,群众知情权得不到保障,无法参与维权和监督。其次,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项目繁多,而这些补贴的申报审核和宣传都掌握在基层干部手中,村组干部是惠农政策执行和传递的关键环节,对传递和宣传惠农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着每个农户的切身利益,公示、公开内容不具体、不全面,群众不能充分了解知晓政策,监督效果不理想。
二、强化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使用管理的建议
“一卡通”卡片虽小,却是连通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连心卡”,承载的是党心民心。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确保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公开透明、安全有效,更好地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一卡通”管理的关键在于“一卡”
“一卡通”管理的要义在于“通”,“通”的最佳途径是要变“多卡”为“一卡”。要着力解决制度缺陷,规范各类“一卡通”补贴资金审核制度和审批流程,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加强关键岗位控制,堵塞管理漏洞。按照“宜统尽统,一户一卡”的原则,结合地方实际统揽全局,破除补贴发放主管部门的保护主义,把群众的多张卡整合为一张卡,将多项补助集中发放至一张卡上,为群众带来便利。可探索依托社保卡发卡量大、群众知晓度高,功能齐全的优势,将“一卡通”功能与社保卡深度结合,逐步解决多卡发放,分散发放、环节过多等问题。
(二)加强对关键岗位的监督约束,提升管理水平
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的发放依据和相关原始数据来源于最基层的村组,汇总成型于主管部门,基础数据归集管理决定了补贴资金发放的精准性,是整个资金管理发放过程的“牛鼻子”。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一关键环节的监督指导。业务部门要深度参与,加强补贴资金发放基础数据的收集、汇总、审核等各项工作。同时,负责资料审核的每一级都要把好资料监督关,对资料进行全面严格审核。一卡通”补贴资金发放的关键岗位是各乡镇、各部门数据采集、汇总、审核以及制作报送银行的岗位,当前,这些关键岗位之间未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一些基层单位甚至把上述关键工作交给由同一名人员负责,必要控制的缺失带来较大的舞弊风险。各部门和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制度,通过严格审批和强化日常检查,加强对这些关键岗位的控制,防范内部风险。
(三)构建严密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增进部门协作
各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均来源于财政,但各业务部门和乡镇在管理使用过程中重拨付轻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要建立“一卡通”日常考核和监督检查机制,紧盯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补贴资金核算、发放、使用等全过程监督,并加大明察暗访的力度,做到监督检查常态化,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加强对资金管理、发放情况的监督,确保补贴资金兑现落实。同时,发挥对基层队财政所的监督职能,把好基础数据申报、核查关,不断提升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科学精细化管理水平。要把监督关口置于资金管理发放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通过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方式强化日常监督,形成纪委监委、审计、财政、业务主管部门联动的监管合力,形成强大纪律震慑,切实维护资金安全和群众利益。
(四)丰富公示公开形式,发动群众参与监督
“一卡通”补贴资金总量大、种类多、涉及面广,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群众监督积极性高。要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不断丰富“一卡通”补贴信息的公示公开内容和形式,除了设立固定的政务公开栏,利用好广播、电视、“明白卡”、民主大会等形式,还要利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建设管理,发挥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互动性强的优势,扩大信息传播面和影响力。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驻村干部和驻村工作组贴近群众、了解政策的优势,发挥其在推动惠民惠农资金公示公开中的作用,切实打通资金惠及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
上一篇 : 甘肃瓜州:将整改工作贯穿审计全过程
下一篇 : 情系困境儿童 用心传递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