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取得脱贫攻坚决胜收官之年。瓜州县交通运输局党支部以深化拓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以创建“四好农村路”、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办人民满意的交通。通过组织引领、抓班子带队伍、创新载体和健全机制等有效举措,真正发挥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瓜州县步入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交通基础保证。
学干相促抓党建、一线争优创业绩
以“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套机制一项保障”为主题,大力推进党建扶贫相融共赢。结合交通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将党支部前移建立在项目部上,在一线发挥应有作用,实行“一岗双职”。推行“干部在一线培养锻炼,成果在一线体现,作用在一线发挥,质量在一线保证”的“一线工作法”,在实践和磨炼中培养干部。一是盯住办马上干,确保问题在一线解决。根据工程规模大小不等的特点,整合现有技术力量,合理组建项目部,推行项目法人制,由科级领导干部和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项目部负责人,一个项目部成立一个临时党支部,从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施工设计审查、招投标、工程组织实施等环节入手,一抓到底,实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目标”的项目管理格局。二是围绕创先争优,推动项目建设。将党建示范点创建与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开展重点项目推进先锋示范攻坚活动,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尤其是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专门成立了项目指挥部,从项目建设、质量保证到各项工序验收实行全程严格管理,确保完成任务。全力落实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基层活动和“县级干部包组抓户,科级干部蹲点包户”精准扶贫工作责任制,派驻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挂职,蹲点开展帮扶工作,组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联建帮扶,努力打造先锋示范队伍,实现了精准扶贫全覆盖。三是注重建章立制,确保优良作风长效发挥。为促进工作提质增效,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激情,将机关管理及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日常考核,以个人为单位,细化工作内容,采取工作量化绩效积分的考核方式管理,制定出台了单位内部《绩效考核办法》;以“六个问责”为抓手,建立挂图作战、工期倒逼、责任倒查的工作落实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党建扶贫相融共促打造人民满意交通
通过实现“三个融合”,打造人民满意交通,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注重与中心任务结合,推动交通扶贫工作全面落实,通过支委会研究部署工作,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发动党员破解难题,党员主动“挑大梁”,切实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旗”的作用。党员教育管理与依法行政有机融合,打造阳光交通,营造良好的农村交通环境;党支部成效与工程建设有机融合,打造精品交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与质量监督有机融合,打造安全交通。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在基础设施方面,补齐短板、强化衔接、优化网络等结构性供给重视程度高。近年解决了移民乡村不通油路、交通条件落后问题,县交通主干道网络全面形成,农村道路联网、区域互联互通、立体交通构建等全面实施,解决了断头路、瓶颈路、拥堵路等问题;在运输服务方面,人民群众高端出行增长快,交通运输快捷化、个性化的客运服务也在随时改进,紧跟时代步伐;在安全保障方面,面对交通建设施工领域安全控制风险点多,交通安全监管点多线长面广,局党支部保质量、保安全,完成全县公路需设置安保设施的隐患公路及繁重的危桥改造任务。
抓好党建促扶贫 脱贫攻坚惠民生
局党支部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按照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志愿者服务、在职党员到社区报道和“双联”结对共建等党性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逐渐增强,服务群众成效显著。支部“联村、连心”,党员“联户、为民”。按照省、市、县交通扶贫计划,全县以移民乡镇村组为重点,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村相结合,全力推进实施交通精准扶贫通村道路建设,推进党员教育规范化,强化农村道路养护管理,实施总投3165万元的97公里的农村路窄路加宽,267公路安全养护、水毁工程修复,15公里破损严重农村公路罩面;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运输市场秩序,结合扫黑除恶工作,对行业存在的“乱象”进行摸排整治,营造安全有序出行环境;推进主题教育常态化,加强执法人员廉政教育,加强招投标、财务管理、采购、工程监管等岗位人员廉洁教育,营造廉洁氛围;推进“四抓两整治”精细化,打造四条道路(七瓜、马桥、双石公路、悬榆路)总里程364.91公里,为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交通保障。近年来,向上争取资金、多方融资贷款6.2亿元,铺筑农村公路799.7公里,改造危桥9座,建设一级客运站2个,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936.1公里,为改善全县交通通行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12.8亿元,占任务12亿元的107%。为实现全县整体脱贫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安全、通畅、舒适。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也检验了办人民满意交通的最大标准。让现代交通全面走进百姓生活,才能让人民群众从交通的发展中有更实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