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实现区域地下水采补平衡,根据瓜州县人民政府印发的《瓜州县2020年度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方案》(瓜政办发2020〕17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以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以治理目标为导向,科学规划,综合防治,通过控采限量、高效节水、水源置换、种植结构调整、灌溉面积退减等措施,逐步压减地下水超采量,治理和修复超采区,保障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二、基本原则
——坚持总量控制。在全镇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红线约束下,科学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合理确定可开采量,严格以供定需,落实地下水水量和水位双控制制度。
——坚持节水优先。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优先考虑挖掘节水潜力,把节水作为压减取水量重要抓手,特别是加大超采区农业节水力度。
——坚持政府主导。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行属地管理,落实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责任制,逐级分解落实治理目标与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责任考核机制,推动超采区综合治理。
——坚持系统治理。超采区治理统筹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既要有法规政策的保障,又要有经济手段的促进,既要加强监督管理,又要进行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
三、治理范围
超采区治理范围为《瓜州县地下水超采区限采范围划分报告》划定的昌马灌区浅层中型一般超采区,治理范围为腰站子东乡族镇全部村组。
四、治理目标
2020年腰站子东乡族镇计划压减水量87.869万m³,具体任务为:通过退减灌溉面积压减地下水11.64万m³,通过实施高效节水工程压减地下水46.501万m³,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压减地下水4.088万m³,通过封填开采井压减地下水25.64万m³。
五、治理措施
(一)工程措施
1.实施节水工程。在地下水超采区所在范围的灌区实施高效节水改造工程,渠道建设13km(农渠),通过改善原有的破损严重、土渠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调整种植结构。在农业灌溉为主的地下水超采区,按照“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发展方向,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压减农业灌溉用水。
3.退减灌溉面积。在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突出、地表水资源有限、节水潜力不足、不具备水源置换的超采区,通过停止灌溉和轮耕、休耕等方式,退减部分灌溉面积。
(二)非工程措施
1.加强地下水许可动态管理,规范取水行为。各村及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县水务局加快地下水取水许可证的换发工作,对拖欠水资源费、不及时换证的用水户,采取限制购水、限期换发、依法处罚等强有力的措施,督促其进行换证,确保全镇地下水用水户依法取用水,依法缴纳水资源费。
2.加强水行政执法,开展非法取水专项治理行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甘肃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镇水利站要积极配合县水务局,对在规定期限内未交清拖欠水资源费、未取得有效取水许可证的用水户,要严格按照未经批准擅自取水进行行政处罚,对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水资源费的,要按照加收滞纳金并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等规定进行处罚,彻底取缔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非法行为,使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3.充分利用水资源费价格杠杆作用限制地下水开采。在开展水权分配、明晰初始水权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严格按照省市县规定和要求,逐步提高农业用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建立健全水权交易制度,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用水量,为压减地下水开采量提供有利条件。
4.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全社会节水。建立节水型农业。采取工程、经济、技术、行政等措施,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通过结构调整优化配置水资源,将水从低效益用途配置到高效益领域,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实现节约用水和经济增长的双赢发展目标。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创造与本地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精心管理,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将农业的结构布局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范围内。
5.加强考核问责,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要通过加强对各村的考核,严格落实区域地下水开采限批制度。对取水总量接近总量控制指标的村,限制新增取水。对取水总量达到或超过用水总量的,不得新增取水;对地下水资源管理不严、压采措施不力、整改不到位的村,要启动问责程序,并作为各村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相关要求
全镇地下水超采主要为农业灌溉用地下水,超采治理任务重,牵涉面广,难度大,各村、驻镇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分工,严格按照《腰站子东乡族镇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方案》确定的治理任务,落实退减灌溉面积、发展高效节水、调整产业结构等治理措施,确保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年度治理任务全面完成。
上一篇 : 瓜州县:设施农业发展有“钱”途
下一篇 : 瓜州县“四举措”助推军人军属服务保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