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灵驿站,专业知识网站!
当前位置: 心灵驿站> 酒泉>>“现在的生活天天像过年” ——瓜州县居民谈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现在的生活天天像过年” ——瓜州县居民谈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8-02-27   文章来源:酒泉日报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春节前,瓜州县各大市场、超市人头攒动,米、面、油、菜、肉、衣服、电器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群众纷纷前来选购,为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做好准备。
  “快过年了,家里的油饼、麻花等都已经做好,米、面、油、蔬菜、水果及各类肉食也准备好了。现在市场上货品比较全,想吃啥出去就能买上,品种多还方便,日子越来越好了。”瓜州县西湖镇西湖村村民洪发兰说。
  现年73岁的洪发兰老人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40年前,我家就在西湖村。过年的时候,队里只分2斤羊肉、3斤清油,想炸油饼也没有油。由于经济困难,连两毛钱一斤的苹果都买不起。冬天就只穿一件棉衣,穿脏了就晚上脱下来洗洗,在炉子上烤干后第二天继续穿,住的是羊房子。后来,我们在西湖村1组修了一间土坯房,只有一个小窗户,门是用红柳枝编的,睡觉盖的是羊皮。有了孩子后,大年三十我就通宵在煤油灯下给孩子缝衣服。新衣服穿3天就不让穿了,得留着过节出门穿。有一年春节,村里来了个照相的,经不住孩子们的请求,我花了几毛钱,为他们照了一张黑白照片,但3个孩子的裤子都是烂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靠老伴的退休工资和儿子儿媳的打工收入,我们在城里买了120多平方米的新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政府每月还给我发100元养老金,想吃啥穿啥都能买上,生活比起以前真是翻天覆地。”洪发兰说。
  “40年前我们吃都吃不饱,经常穿的是烂衣服,家里铺的盖的也少,过年能够蒸上一点馒头就已经很知足了。现在的生活天天像过年一样,想吃啥吃啥,想买啥买啥,日子像蜜一样甜。”瓜州县退休职工王献明说。
  现年65岁的王献明,在他5岁的时候随着父母来到瓜州落了户,一家四口人被子不够盖,住的房子还漏风,炕上只有席子,没有床单。饭桌就是一张泥桌子。平常分的粮食很少,冬天的主食是玉米榛子,菜是干的萝卜叶、甜菜叶和野菜。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过春节能吃上些杂粮馍馍就感到很开心。后来,王献明穿上了军装,成了一名汽车兵,常年奔波在青藏线上。“当兵后,我第一次吃上了白面馒头和白米饭。入伍的那年春节我是在新兵连过的,吃上了排骨、红烧肉等,过了一个幸福年。”王献明对第一个在部队过的春节记忆犹新。1984年,王献明转业到了瓜州,成了柳园军供站一名职工,2014年退休。如今,退休工资每月4300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家里啥都不缺,几十万的小轿车开着。前年春节,我们老两口花了9万多元每人买了1件裘皮大衣。”王献明老伴聂秀花说。退休后王献明还当了瓜州巷社区居民楼院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18名老党员深入居民楼院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各项惠民政策。
  现年71岁的布隆吉乡布隆吉村村民秦国礼全家六口人,儿子儿媳在县城打工,为了让两个孙子享受县城的优质教育资源,2008年,秦国礼卖掉了村里的房子和地,在县城买了房安了家。
  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秦国礼家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春节前,全家人收拾好房间,备足了年货,三世同堂准备过一个祥和年。
  “现在政策就是好啊,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很大,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年货早已备好,鸡鸭鱼肉一应俱全。前两天,社区工作人员给我们送来了春联和一桶清油、一袋大米,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爱。”秦国礼说。

       □魏金龙 李永娟

秦国礼和老伴在家看电视。
祝福文案
志愿技巧
网名昵称
祝福的话
心情文案
经典语录
故事人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