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灵驿站,专业知识网站!
当前位置: 心灵驿站> 资讯> 嘉峪关>>长城,见证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长城,见证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发布时间:2020-08-03   文章来源:嘉峪关日报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长城,见证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纪实

开栏语: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莅临我省进行视察调研。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市登上嘉峪关关城察看关隘、建筑布局和山川形胜,对全面加强长城文物保护提出殷切期望、作出明确指示。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市视察指导,让全市人民群情振奋、倍感自豪。一年来,全市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担当实干、砥砺前行,化感动为行动、化实干为实绩,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嘉峪关落地生根。从即日起,本报推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专栏,展示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取得的成效,激发全市人民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热情。

嘉峪关日报全媒体记者杨亮 毛富

在嘉峪关关城的每一个楼阁门洞地面上都铺着长长的条石,这些条石历经600多年沧桑岁月的磨砺,已被碾压得“坑坑洼洼”。600年后,当我们回望这些用花岗岩做成的条石,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它变得如此凹凸不平呢?

胡杨在其编著的《嘉峪关筑城史》中写到:“嘉峪关自古迄今,都是中原内地与中亚、西域乃至欧洲诸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枢纽。”

作为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枢纽,花岗岩做成的条石能够被碾压得凹凸不平,可见嘉峪关作为民情通商口岸是多么的繁华和繁盛!

“在古代,通商往来用的都是大轱辘车,载重量都不会很大。嘉峪关关城楼阁门洞下面的条石能被碾压得如此之深,那得需要多少辆大轱辘车多长时间才能做到呢?”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新长说。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是中外往来的关口,更是民族融合的熔炉。”陈新长说,“嘉峪关关城楼阁门洞地面上的条石见证着中外繁华的通商贸易。”

在历史上,嘉峪关虽然存在短暂的闭关时期,但从未真正关闭过,开放、沟通一直是嘉峪关和长城的主旋律。嘉峪关兴建之后,丝绸之路再度繁荣,确保了贸易畅通与和平。

在陈新长看来,嘉峪关修建之后,其作为民族贸易的功能提升了。研究长城、研究嘉峪关,要体现其时代价值,要让长城的历史价值与时代相契合。

美国学者莫里斯·罗沙比曾经这样说过,仅永乐年间,就有二十次来自撒马尔罕和哈烈,三十二次来自中亚其他国家,四十四次来自西域各部落的使团来到帝国首都,还有许多人抵达嘉峪关,完成贸易便折回,平均每年就有四次以上的使团访明。明清时期嘉峪关的商贸繁盛可见一斑。

“长城研究的方向要与‘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丝路精神相一致,不能与丝路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相背离。”陈新长说。

大多数学者认为,长城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军事防御。可自从修筑长城后,大规模军事战争的次数减少了,各民族的关系得到进一步融合,和平交往、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

正如陈新长所认为的那样,长城是战争的产物,历代修筑长城的直接原因都是用于军事,其本质是军事防御工程。但是,人们修筑长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制止战争,长城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和平符号、和平图腾,是人类文明历史的“和平之盾”。

长城作为中国历史上人文社会交往,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的见证者,既彰显着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内核,更是丝绸之路伟大商道得以千年不息的捍卫者和保护者。

站在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的高度来看,做好长城文化价值的发掘,我们更应该从其所彰显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爱好和平、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等伟大民族精神为内核入手,让长城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精神的布道者。

一如陈新长所说的那样:“长城在塑造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有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风范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依托长城文化研究,传承和弘扬长城文化内涵。”



祝福文案
志愿技巧
网名昵称
祝福的话
心情文案
经典语录
故事人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