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稳就业 凝心聚力保民生——我市2020年稳就业工作综述

    嘉峪关日报全媒体记者白艳华 通讯员王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则本固、邦宁、心定、民安。2020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811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5.9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5%以内。劳务输转719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74%,实现劳务收入2.04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7.37%。

    数字背后是民生,2020年,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以更实的举措、更高的标准、更优的服务,为全市企业和重点人群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夯实基础,优先保障就业困难群体就业

    搭建起以“嘉峪关人才网”“雄关招聘汇”微信公众平台、《雄关周末》、“嘉峪关在线”合作招聘网站为矩阵的用工求职供需平台,提供不间断的招聘就业服务。疫情期间,在全省率先打造了“直播带岗云招聘”及“人社云课堂”网络服务平台,充分缓解了不能开展线下招聘会的招聘求职困局。2020年,共举办招聘会线上12场、线下28场,共有3199(家次)企业提供2.94万(个次)岗位,达成就业意向性协议11401人次,累计线上注册求职简历17890人次。

    不断强化公共就业服务,通过全市31个社区和3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构建多元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就业扶持政策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及时掌握空岗情况,合理安排年龄偏大、技能偏低、身有残疾、家庭困难的就业困难人员上岗工作。2020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243个,充分发挥了公益性岗位在就业援助中的托底作用。对零就业家庭人员及时进行就业援助,建立零就业家庭台账,按照“出现一户、解决一户、动态跟踪、稳定就业”的原则,实现动态清零。

    强力推进,确保各项就业政策落地开花

    加速开展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助力企业稳岗用工。通过降低裁员率指标、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返还标准等措施,加速推进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发挥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稳定器”“强心针”作用。2020年,共向209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502.36万元,惠及企业职工4.8万人。其中困难企业10户,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555.34万元,惠及企业职工0.43万人。严格落实失业保险扩围政策,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兜底保障作用,按照失业保险待遇审核审批程序和发放标准,及时足额为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2020年,共为6974个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015.35万元,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192.97万元,为1458人发放失业补助金170.18万元,为5757人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1.43万元,为88名农民工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12.83万元。

    合力引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接续实名制登记和就业监测等服务工作,为其提供政策宣传、就业指导、职业推荐等“一站式、打包办”服务。2020年,积极协调市委编办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开展了2020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和专项招聘基层项目人员工作,共招聘引才162人;为卫生系统公开招聘15人、免费定向医学生7人及引进人才3人进行招聘结果备案并办理相关人事手续;组织2019年教育、卫生系统秋季招聘,对3名2020届应届毕业生、4名公费师范生进行体检、考察、公示并办理了相关人事手续;配合市委组织部赴西安高校适时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引进各类人才14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7人,支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160人。全年共登记报到833人,实现就业761人,就业率91.35%。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失业青年的就业工作,积极落实就业见习政策,认真遴选了17家企业作为就业见习单位,提供就业岗位272个,组织147人上岗见习,拨付见习补助资金共计60.05万元。为符合条件的298名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29.8万元。

  扬帆起航,掀起创业带动就业新高潮

    落实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农民工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发放补贴资金6.5万元,返乡创业20人次。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中小微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在不超过担保上限的基础上提高20%,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小微企业和创业个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予以优先支持。全年共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18万元,吸纳带动就业767人。充分发挥孵化基地孵化器作用,为考核合格的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甘肃恒基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放补助资金60万元,为市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嘉峪关市金翼城乡电商快递物流集散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发放补助资金30万元。

    多方发力,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实效

    创新培训模式,加大线上培训力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全市多家企业3万余人进行了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的登记注册学习。同时将线上培训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第一批线上培训合格23816人,发放培训补贴714.48万元。强化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技能人才开展订单式和定向式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比武、名师带徒、离岗学习、以工代训等灵活有效的形式累计培训3566人次,有效提升岗位技能水平。以赛促学,联合西部公司、市场监管局、公路管理局、教育局等多个部门组织举办了十余项技能大赛,共计1000余人参加比赛,涉及收银、理财、称重打包、幼儿教育等40个工种,越来越多的工匠型技能人才在大赛中不断涌现,高技能人才队伍活力不断激发。

    部门联动,拓岗增效助力劳务输转

    全面落实农民工平等就业服务,广泛引导农民工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与城镇居民同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全面宣传人社部线上“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指导企业注册登录,在线填报农民工返岗需求;与市火车站客运室主动对接,为我市三镇外出务工人员购买火车票,全力做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工作。依托“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加强复工企业每日用工和市场供求监测,摸清重点企业用工缺口和外地劳动力返岗复工底数。依托“农民工返城复工信息收集机制”,做好三镇农村富余劳动力复工情况的统计梳理。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多以本地为主,劳务输转就地转移占93.4%,除了酒钢集团公司等工业企业和建筑类企业外,还充分发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内中小企业的输转作用,通过劳务派遣企业,在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信息消费等新型产业领域积极培育就业增长点,多方拓展劳动力输转渠道和输转能力,有序做好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jiuquan.cc/75917.html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 0937 122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