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及省、市“双减”政策,敦煌市结合实际,通过宣传、丰富课后服务、强化五项管理、规范校外培训,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是抓实“双减”宣传管理。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部门联合印发各类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方向、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全面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双减”工作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破解问题的突破口,使“双减”工作平稳有序、落地见效。通过局中心组学习会议、教师大会、家长会等不同层面会议,学习领会“双减”的精神实质和深远意义。利用各种媒介向教师、家长、学生宣讲“双减”内容,从而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了共同做好“双减”工作良好局面。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从严管理教材教辅,大幅压减考试次数,规范考试内容,控制考试难度,提高命题质量,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依托社团活动,“一校一案”因地制宜推动课后服务,实现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二是抓实“五项管理”。压减作业总量,充分利用半天无课日教研活动时间,优化作业设计,严控作业数量,创新作业形式,根据学段和学科特点使文本作业丰富多彩化,实行“作业超市,分层布置”,作业批改做到“四有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局校两级建立了中小学生课外作业监测和定期公示制度。通过家长会、家委会倡导家长引导学生睡眠时间,利用“阳光大课间”活动、运动会、课外劳动实践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利用国旗下讲话和“别让手机偷走了青春”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手机对健康的危害”专题知识讲座,引导学生认识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三是抓实课后服务。19所学校均制订“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让学生校内学好学足,减弱校外依赖,在尊重学生及学生家长自愿前提下,确定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通过意见征求对需要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确定服务对象,并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现已全部步入正轨。每周5天均开展课后服务,学生自愿参加,科学设置课程,各校结合现有功能室和文化底蕴,因地制宜开设各种实践体验活动,城市初中周一至周五晚上开设自习班,辅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教育局对全市学校“双减”、课后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检查和调研,对“双减”工作和课后服务推进缓慢、要求落实不到位的学校全部进行了现场指导。通过自愿报名,掌握各学校教师的特长,结合平时教学工作量和身体状况,精选辅导老师,保证课后服务教师配备。
四是抓实规范校外培训。联合公安、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力量,通过培训机构申报、实地走访调查、开设举报电话等方式,全面排查学科类、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总数、从业人员数、招收学生数、预收费等情况,对摸底排查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建立“一家一册”台账。坚持疏堵结合和分类分步治理原则,明确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的要求,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通过消课、退费,防范化解校外培训机构信访矛盾,组织发动校外培训机构通过自愿申报、教育局审核,将学科类、混合类培训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或转型为非学科类机构。我市原有校外机构103家,其中,学科类33家、混合类18家、非学科类52家,通过专项整治,现有校外培训机构81家,其中学科类15家、非学科类66家,注销停办22家。提前做好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思想动员,重申招生纪律和要求,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消课退费承诺书,加大督查检查的力度,严肃查处学校违法违规行为,在节假日、周末持续对校外机构进行督查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下发限期整改书,督促校外培训机构整改到位,现场取缔1家无证无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