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动能在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
——市委党校第十九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深入文殊镇河口村、团结村开展现场教学活动
嘉峪关新闻网讯(通讯员田静)为增强市委党校的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和提升教学培训效果,5月17日,市委党校组织第1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深入嘉峪关文殊镇河口村、团结村开展“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动能 在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为主题的现场教学活动。
立足资源优势汲取奋斗力量
近年来,嘉峪关市文殊镇不断挖掘村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乡村旅游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有力推动和促进了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学员们首先来到河口村红色博物馆,馆内开阔敞亮,构建质朴典雅,颇具民族特色和文化韵味。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设红色记忆、乡村记忆、民俗生活、农耕文化等展厅,包括毛主席塑像、语录、书籍,发报机、织布机、军用喂马槽、生活及农耕器具等展品1万余件。这里的每一件文物不仅承载着留住历史、留住乡愁、留住童年的梦想,这里的红色新开发旅游点也成了河口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学员们在参观展品的过程中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聆听革命故事,感悟革命精神。在红色记忆展厅,党校老师带领学员们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大家真切体会到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革命先烈们不屈不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参观红色博物馆,学员们追忆初心、重温使命、锤炼党性、积聚动能,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来到芮宁广场,学员们从芮宁将军不畏敌寇、战死沙场的历史故事中学习了芮宁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参观过程中,大家一路探讨、一路感悟,一起互动交流。学员们普遍表示,红色旅游线路参观能够拓展视野、敲开思维、增长见识,也增强了每一个学员献身边关、干事创业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
搭建发展平台助推农旅融合
在精品民宿品牌创建工程中,河口村红色文化主题客栈发掘乡土文化特色,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提档行动,提升乡村民宿的服务质量,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品牌,丰富乡村旅游新业态。在河口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功能区,学员们参观了双泉故事馆、游客服务中心、“文殊优品”直播间、河口村巾帼家美积分超市,详细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在“文殊优品”直播间,镇村干部引导农产品经营户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鼓励农户尝试直播带货模式,运用快手、抖音、淘宝等平台,推广手工醋、烧壳子、蔬菜水果、杂粮、畜禽肉蛋等乡村土货,实现信息智能推送、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互联网服务功能,不断增值农副产品效益。通过“乡村好主播”“文殊优品上头条”等电商直播活动,促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让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出村进城”。学员们对特色农产品提质、农业技术人才培育、基层互联互治等乡村振兴举措,表示将寻找契机、搭建平台,推动我市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进一步深度融合,进一步协同发展。
弘扬孝老爱亲推进乡风文明
聚焦农村养老服务需求,河口村开办了全市首家孝老饭庄——河口孝老饭庄,传承和发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学员们来到孝老饭庄,感受浓厚的孝善文化。饭庄内设有娱乐室、餐厅、厨房、孝善堂、解忧室等各类功能室,全力打造老年人休闲娱乐幸福基地,老人们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借助浓厚的孝善文化,建立以子女供养为主、财政扶持和社会捐助为辅的孝善基金,培育孝善理念,使传统文化耳濡目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和家训家风人人入心,口口相传。学员们驻足交流,感悟从古到今中华家风的演进过程,表示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带头弘扬家庭美德,用好家风涵养好作风,用好作风带动党风、政风、民风,凝聚社会发展正能量。
考察特色产业积极建言献策
来到团结村,学员们实地考察团结菜叶合作社运行情况。村党总支书记张虎向大家介绍产业概况和近年来转型发展成果,团结村现已建成千亩甜叶菊、艾草种植基地以及艾草丝路文化产业园,艾草品牌已经被许多城乡家庭所认可。在种植、养殖业发展中坚持农民主导、企业运作的思路,采取“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等形式,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学员们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考察医圣祠和药益宝艾草制品公司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针对我市城市大农村小的特点,纷纷建言献策,建议中小企业发展要树立“你无我有、你有我大、你大我强、你强我精”的发展思路,尽量就地取材,就近解决就业。
此次现场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和帮助全体学员更好地统一思想、把握大局,增强宗旨意识,扛起使命担当,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学员们表示,身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成为党需要的优秀人才;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在百年党史中汲取强大奋斗动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